黄景仁相关论文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写旧体诗的作家,其中写得最好的,除了鲁迅外,恐怕得数郁达夫了。夏衍曾称,新文学作家中在旧体诗方面成就卓著的......
在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红楼梦》不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以描写日常生活场景见长。上述场景发生在一个安静的午后,两位主人......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清代黄景仁《杂感》:十有九八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一种解释是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酬,但也有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乾隆盛世年间的文人黄景仁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无奈和辛酸。做书生难,但书生总比不是书生要来得踏实——......
黄景仁,常州府武进县人,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乾隆诗坛名将,包世臣《齐民四术》赞誉其“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景仁殁后200......
写文章的人总爱夸文章的重要.唐朝那个与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晚年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的文学家、哲学家刘......
刘大观是清代高密诗派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诗人.迥异于诗派中其他寒士诗人,他仕途顺利,曾经位居知州.虽处高位,刘大观却早早勘破世情,......
这四首诗,描写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
黄景仁是乾嘉时期少有的独抒性灵的作家之一,其咏物词表现了词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感叹,并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
黄景仁是清代中叶乾隆时期诗坛上迥异于流俗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大胆抒写寒士的不平之鸣。文章试图以"好作幽苦语"为核心,梳理其文......
黄景仁去北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谋生,由于个性的狷介和不着意于功名,使他郁郁不得志,穷愁以终.和早年比,他在北京的诗作内容和风格......
黄景仁的《竹眠词》风追“苏辛”,实践“以诗为词”,为阳羡词风的派外流响。然通读其词,悲哀之气扑面而来。完全是盛世之哀音。文章试......
黄景仁,字仲则,以字行,江苏武进人,生于1749年,享年35岁。他虽生于乾隆盛世,却一生困顿不遇,留下了风华绝高的《两当轩集》,对后世......
黄景仁爱情诗深受李商隐的影响,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发展。他的《绮怀》用典繁复巧妙,使用连用、暗用、反用等手法,选用闺阁性......
还记得吗?我们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父母可能就开始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慢慢地,我们越学越多,越来越喜欢......
清代诗人黄景仁具有典型的狂狷人格,这种气质对其诗歌的影响体现于三个方面:以狂自呼,略不介意;主体形象的强烈投影;直抒胸臆,直言......
<正>"对作者之探索与了解,永远应该是文学批评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叶嘉莹《词学新诠·迦陵随笔·"兴于微言"与"知人论世"》,北京大......
黄景仁是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诸体皆工,名篇佳作俯拾即是,在清代中期诗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他出身孤寒贫穷,依靠寡母抚养成......
清代黄景仁的诗歌天才超轶,不仅在理论上重视“唐音”,兼及“宋调”,而且在创作中更是大力汲引“唐音”入诗,并通过吸收提炼,形成......
黄景仁的诗歌,才情与情感并重,其《两当轩集》中不乏抒发情感、体现才情的作品。他的才情,不仅表现在恋情诗上,同时也表现在对亲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乾嘉常州诗人洪亮吉与黄景仁齐名。但二人因个性遭际不同,诗歌内容风格亦有差异。以山水诗而言,洪氏因性情狂放,早期多借山水抒写狂情......
月亮这一意象在黄景仁的诗歌中频繁出现,除了一般文人对月的描写与感慨外,黄景仁还将月亮视作知己,这种情感使诗歌于愤懑忧虑外又......
<正>公元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8月,“游学欧洲”的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杨绛(原名季康)夫妇,抱着小女钱瑗,乘法国邮船阿多士Ⅱ(......
黄景仁是清代中期著名诗人,其诗被认为近于李白,但两人同中有异。在诗风上,李白诗清新俊逸,黄景仁诗被认为清雄或清刚,但带有凄凉......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著名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
<正>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二十三岁的黄仲则受聘来到沈业富太平知府幕中。当时幕中人才济济,先后有汪中、贾田祖、顾九苞、洪亮吉......
《竹眠词》从登临怀古到月夜思人,从山川胜景到花鸟虫鱼,展现了黄景仁贫穷、落魄、失意、孤独的人生境遇,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爱,对爱......
黄景仁的诗具有“哀情”与“豪气”系于一体的艺术风格。他的“哀情”是由慨然用世的“豪气”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舒张转化而致 ,这......
黄景仁的《检邵叔宀先生遗札》一诗,是其和恩师邵齐焘之间真挚感情的见证。仔细地考察这首诗,可以发现,无论是对前人诗句的化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