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麻蜥相关论文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山地麻蜥(E. brenchleyi)在后者的整个分布区域内常常共同栖息在一起。本研究分别测定了来自于华北中部和北......
Sox与Dmrt基因家族是参与生物个体发育的两个基因家族,在进化上高度保守。Sox家族成员的典型特征是编码的蛋白质都具有一个保守的基......
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是我国常见的小型爬行动物. 鉴于对它们冬眠期的肥满度等的研究未见有报道,作者于1995年10月~1996年5......
1997年3月到1998年8月,在徐州市近郊的牛头山对山地麻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3~7月为繁殖期,其中4~5月为交配产卵盛期.雌雄性比为1......
研究了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形和食性的变化.成体个体大小(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雄体具有较......
目的应用六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山地麻蜥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密度进行研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5-HT-I......
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成员都含有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结构域,在性别决定和分化发......
研究了成体山地麻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躯干和肝脏等主要贮能部位.结果表明,腹脂肪体、躯干、肝脏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入眠组的腹......
1998年10月和1999年5月在徐州市南郊牛头山对山地麻蜥进行了食性统计,据36只山地麻蜥胃的剖检,食物大部分为昆虫;春季,14只蜥蜴胃中,昆虫出现频次为34,占频......
研究了安徽宿州山地麻蜥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年变化.蜥蜴分别于2001年9~11月和2002年3~8月逐月捕回,经测量、称重后解剖分......
山地麻蜥主要栖息在市郊海拔大于100 m的山丘上部及山顶.研究结果表明,山地麻蜥正常密度大约为1只/100 m2,其数量与山丘土石状况、......
野生成年山地麻蜥捕获后在人工环境中产卵,卵在30℃、-12kPa的条件下孵化;在不同时段称重(整体、卵壳、卵黄、胚胎等)并测定一些成......
<正>2013年8月6日~11日,作者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野外调查,于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田地边缘的山麓(40°48’02.3″N,118°54’11.4″E......
山地麻蜥年产多窝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窝卵数、窝卵重和卵重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卵长......
用6种温湿度条件孵化安徽宿州乾山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卵,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以及孵出幼体特征......
麻蜥是晰蜴目蜥蜴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为草原和荒漠的典型动物。个别品种向东南分布到江苏和安徽北部,但不......
研究了山地麻蜥和丽斑麻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孵出幼体的特征。山地麻蜥产卵雌体的体长大于丽斑麻蜥,窝卵重小于丽斑麻蜥,但平均卵重......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是我国长江以北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常见小型蜥蜴类,在动物学教材中常作......
2003~2005年,在蟒河保护区对山地麻蜥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表明,山地麻蜥在本区的繁殖期为5~7月,5月为交尾盛期,经过25~28天挖洞......
对山地麻蜥冬眠前后的体重、肝重、肝糖浓度、脂肪体重等指标的检测,表明山地麻蜥冬眠前后的肝重、肝糖浓度、脂肪体重均发生明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