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与牙科玻璃的复合物的研究

来源 :第12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用玻璃粉提高羟基磷灰石性能的可行性,实验表明,使用成分合适的玻璃粉,可以较好的提高羟基磷灰石的烧结性能,降低孔隙率.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在空气中凝胶注模成型得到的坯体表面裂纹和剥落现象,通常情况下,陶瓷注凝胶注模成型必须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本研究表明通过加入适量的水溶性聚合物(4.4﹪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1.3﹪聚乙醇PEG,2.8﹪聚丙烯酰胺PAM或0.8﹪聚氧化乙烯PEO,质量分数)到陶瓷悬浮体中可以消除在空气中凝胶注模成型的坯体的表面裂纹和剥落现象.研究和分析了聚合物对AlO粉末在水中的表面特性和AlO悬浮体的流变
主要对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发展状况、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认为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以及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是该类材料今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用煤矸石添加30﹪的石墨经碳热还原氮化不直接制取β-Sialon结合SiC复相陶瓷粉体,其相变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反应温度、保温时间、N气流量等实验条件.反应温度对合成相变过程起比较重要和敏感的作用.通过XRD,EDS,SEM分析方法和热力学分析,阐明了温度对物相演变过程的作用,并确定了最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1500℃,保温3h.在此条件下可获得纯度为95﹪的β-Sialon/SiC复相陶
在930℃,1200℃和1500℃的温度和模拟高炉还原气氛及碱金属(钾)共存的条件下进行了CaCl对高炉用β-Sialon-SiC复相材料作用行为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200℃前试样是稳定的.到1500℃试样的强度下降了约31﹪.Ca与试样进行反应生成钙长石(CAS)和硅灰石(CS)类的矿物,构成对材料的浸蚀和损害.Cl基本未参加对材料的反应,低温以KCl析出.
介绍了一种新型超硬薄膜材料-氮化碳(CN)的组成和结构,并对其主要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并综述了氮化碳的反应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高压合成、激光烧蚀等制备工艺方法.
为提高低碳钢基板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基板上涂覆了二氧化锆涂层.使用俄歇谱仪(AES)分析了薄膜和基体的界面,通过测量样品在450℃~550℃温度区间的氧化增重研究了涂覆氧化锆薄膜后铁基板的氧化动力学,使用XRD和SEM研究了样品氧化后的表面结构.结果显示氧化锆涂层使低碳钢的氧化反应活化能从32kJ,mol提高到58kJ·mol,阻止了铁氧化物的生长,降低了氧化速率.
通过溶胶凝胶-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一种纳米级硅钛酸钠孔道结构化合物NaTiSiO,该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除铯环境材料,在整个pH范围内对铯都具有极强的选择性.经XRD,IR,TEM,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面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为:P4,a=b=0.781 10nm,c=1.197 35nm,α=β=λ=90°,Z=4,R=0.041.该化合物具有三维空间孔道结构,组成基本单元为Ti-O八面体簇
针对不锈钢在高温下氧化损失严重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各种涂层制备工艺的分析和研究,采用熔烧法制备出玻璃相和陶瓷相复合高温抗氧化涂层.在选择合适的玻璃相和陶瓷相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涂层的制备工艺;分析了玻璃相和陶瓷相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对涂覆试样进行了1000℃空气中50h的热重实验、ΔT=980℃的空气淬冷实验.在性能检测中进行了粘度测试、XRD分析和岩相分析.并对涂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以石墨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垃圾焚烧在等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研制环保陶瓷生态砖.讨论了固体废物加入量、颗粒级配及造孔剂等对环保陶瓷生态砖制备工艺及性能的影响.并制备出性能指标达到国外标准的样品.
利用中频交流磁控溅射方法采用氧化锌铝(98﹪ZnO+2﹪AlO)陶瓷靶材制备了ZAO(ZnO:Al)薄膜,考察了基体温度和工作气压对ZAO薄膜的晶体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电阻测试仪测量了薄膜的光学、电学特性,利用霍尔测试仪测量了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结果表明:沉积薄膜时的基体温度和工作气压对薄膜的结构、结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