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证券市场从建立以来,至今一共有25年的历程,从1991年到现在的这一段发展历程当中,股票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年扩大。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从最开始的不成熟逐步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从法律与监管的缺位到制度逐步建立,从初具规模的新兴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到对全球经济不可忽视的成熟体系。由此看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当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一般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改变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股票市场的重大因素。近年来,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是货币理论中热门的话题,研究分析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巿场的影响,可以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股市频繁波动的冲击。在一个长期的市场当中,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促进投资的有效性,对于股票市场正常运行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本文旨在从2007年到2016年这个时间区间内以两次股灾为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时间跨度分别考察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首先,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逐步梳理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情况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从基础宏观理论出发,逐步阐述货币政策对于股票市场的传导渠道,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述。而后通过描述性统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时间区间内,以及不同的货币层次下的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相关影响。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ADF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研究了两次股灾的时间内,不同的时间跨度中不同货币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什么区别,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不同的货币层次的货币供给对股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现金与准货币对于股指的影响不大,而单位活期存款对股指有着明显的影响。从阶段性的研究来看,两次股灾时间内,不同的时间跨度,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存在些许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从完善股票市场的信息传递机制的角度建议加强股票市场自身建设以及加大信息监管力度,同时建议建立真正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以及在监管制度的框架下,提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