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青蒿琥酯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在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功能方面的影响,明确ART是否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产生抑癌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SACC-83系腺样囊性癌细胞进行不同浓度的ART药物处理,以检测该药物对SACC系腺样囊性癌细胞是否有相关抑制作用。1.药物浓度筛选实验,采用8个不同浓度梯度的ART分组,药物浓度具体如下: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800μmol/L,1600μmol/L和3200μmol/L等,分别对SACC-83腺样囊性癌细胞作用24 h、48h以及72 h之后,采用CCK-8细胞增殖/毒性实验方法检测该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根据该实验结果选出后续的用药工作浓度。2.检测不同工作浓度下的ART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是否有生物学功能。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改变,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改变,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改变,Transwell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改变,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能力改变等。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的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4.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SACC-83细胞中PI3K、Akt、mTOR等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5.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不同工作浓度的ART药物处理48 h后的SACC-83细胞中PI3K、Akt和mTOR等相关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6.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方法检测SACC-83细胞中PI3K、Akt和mTOR等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通过CCK-8检测结果可知,在不同ART浓度作用下SACC-8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并且抑制程度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同浓度下干预时间越长,抑制效果越强。ART对SACC-83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427.57±37.34)μmol/L,IC50为(61.36±17.54)μmol/L,根据1/4 IC50及1/2 IC50设定参考值范围,则后续实验ART以15μmol/L、30μmol/L、60μmol/L、120μmol/L及240μmol/L等作为实验的药物工作浓度,且选择处理时间在48 h时可获得较佳的干预效果。2.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ACC-83细胞在ART药物处理后,克隆形成集落数明显降低,且随ART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可见不同浓度的ART干预组间比较,相同时间内240μmol/L浓度组的SACC-83细胞横向迁移数量最少;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ACC-83细胞的横向迁移数量随ART浓度增加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15μmol/L的ART干预后SACC-83细胞转移数较空白照组显著降低,且随浓度的增加,相同时间内SACC-83细胞迁移数量逐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基质胶侵袭实验示浓度为15μmol/L的ART干预后的SACC-83细胞侵袭数较正常癌细胞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浓度的增加,相同时间内SACC-83细胞的侵袭数量逐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细胞化学法实验结果表明,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组比较时,显微镜下可见ART浓度在0μmol/L时细胞染色后平均光密度值最高;其余干预组的细胞中PI3K,Akt,mTOR的蛋白表达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qPCR定量检测SACC-83细胞中PI3K、Akt、P-Akt及mTOR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相同处理时间下,PI3K、Akt、P-Akt及mTOR的m RNA相对表达量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ACC-83细胞经过不同浓度梯度的ART药物处理48 h后,PI3K、Akt、P-Akt及mTOR等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较未处理组明显下调,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抑制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的体外增殖、克隆及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其抑制能力呈药物浓度依赖。ART可下调通路中关键因子PI3K、Akt、mTOR的分子表达量,提示机制与可能PI3K/Akt/mTOR通路的调节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运动耐力、呼吸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9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住院的120例肺癌行肺叶切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肺康复训练组和常规护理组,其中肺康复训练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
目的:探讨以蛋白尿或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以蛋白尿或肾损害为首发表现并接受肾活检的MM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以蛋白尿或肾损害为首发表现并接受肾活检的MM患者共3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60岁;70%的患者为III期,43%的患者为Ig G型,64.3%的
背景:角膜创伤反应可导致角膜基质纤维化而使角膜失去透明性,肌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及持续存在是角膜基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上皮基底膜(epithelial basement membrane,EBM)主要通过限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等角膜基质纤维化相关
背景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是一类塑化剂,常用于玩具、食品包装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在一定的条件下,PAEs会从材料中逸出,迁移到水体、积尘、空气中,人们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空气吸入以及皮肤接触等途径暴露于PAEs。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流行病学研究和毒理实验均证实PAEs影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形成和分泌过程,进而改变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与NT-proBNP、GDF15及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初诊T2DM患者82名(男58例,女24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根据体重指数(BMI)诊断标准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 kg/m~2≤BMI<24 kg/m~2,28例,男16例,女12例)、超重组(BMI 24 kg/m~2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镇痛效果,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提供一种优良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法。方法:这项试验的研究对象选取自2019年3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40名成年患者。在进行超声引导下单次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之前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4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L组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后行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中全身麻醉药物、镇痛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该类手术前行神经阻滞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术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身麻醉+区域神经阻滞组(Z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供皮区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时(Ta)、取头皮开始(Tb)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应用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中,对麻醉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B组在麻醉诱导前2min给予纳美芬0.25μg/kg,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和阿托品0.01mg/kg,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以5mg/s的速度),至睫毛反射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两组
目的:组织纤维化是多种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重要环节,引起器官功能受损、衰竭,严重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而且治疗难度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了多种途径参与到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GF)信号转导通路、血管源性生长因子β(PDGF-β)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前列腺素内氧化还原酶2(COX-2)、弥漫性细胞外基质及氧化应激介导途径等。其中TGF-β信号转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