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对焦虑、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同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评估t DCS治疗的后效应持续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40名PSD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似的康复治疗方案及抗抑郁药物舍曲林50mg/d。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阳极置于左背外侧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对焦虑、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同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评估t DCS治疗的后效应持续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40名PSD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似的康复治疗方案及抗抑郁药物舍曲林50mg/d。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阳极置于左背外侧前额叶,阴极置于右背外侧前额叶。所有患者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结束2周、治疗结束4周时进行量表评估,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抑郁、焦虑、认知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各量表评分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各项因子(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水平。采用Graphpad prism 8.02软件绘图。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卒中病程、卒中类型、卒中半球等)、HAMD、HAMA、MMSE、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对HAMD评分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144,F组间=561.492,F交互=40.85,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及随访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及随访期间降分幅度较对照组更大,随访期间实验组仍能维持t DCS治疗期间带来的优势效应。两组HAMD评分各因子分(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在治疗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焦虑/躯体化因子在治疗2周开始出现组间显著差异(P<0.05),阻滞因子在治疗4周后开始出现组间显著差异(P<0.05),认识障碍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在治疗结束2周开始出现组间显著差异(P<0.05);以上各因子,实验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体重因子在治疗和随访期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对HAMA评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0.643,F交互=21.296,均P<0.05),组间主效应(F组间=3.915,P=0.055>0.05)对HAMA评分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HAMA分数均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HAMA评分在治疗治疗4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HAMA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实验组仍能维持优势。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对MMSE评分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9.736,F组间=4.358,F交互=19.429,均P<0.05)。与治疗前对比,实验组在治疗2周后MMSE评分开始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才开始出现显著的增加(P<0.05),提示实验组对认知的改善作用要早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2周时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治疗结束2周、4周时两组MMSE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MMSE评分在治疗4周后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随访期间MMSE评分提升速度减缓,但仍能维持治疗期间获得的优势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对MBI评分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F时间=109.48,F交互=3.756,P<0.05),组间因素(F组间=0.141,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MBI评分均逐步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实验组MBI分数较对照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对照组相比较,t DCS联合舍曲林治疗未能显著改善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论t DCS联合舍曲林治疗能有效的减轻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PSD患者的焦虑及认知功能,但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未能显示出显著改善效果。t DCS刺激停止后,PSD患者的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仍能维持4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中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和MOG抗体阴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区别。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儿科收治的42例IIDDs患儿,根据是否存在MOG抗体分为MOG+组(18例)和MOG-组(24例)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比、症状、体征、临床表型、磁共振(MRI)和脑电图表现
目的研究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组织中micro RNA的差异性表达及目标靶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为后期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靶点。方法1、研究对象:严格遵循入组标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组织正常的患者和患有胆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纳入研究。2、标本处理:将3例正常肝组织及3例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组织标本分为两份,一份
目的总结分析castor单分支支架与单烟囱支架技术在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因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溃疡、胸主动脉壁间血肿等胸主动脉疾病就诊的42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42例患者中,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的患者19例,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胸主动脉瘤患者5例,胸主动脉溃疡患者1例;
目的:1、本研究应用新西兰兔动物实验模型,进行结肠磁压榨吻合实验,验证磁压榨吻合方式在动物结肠-结肠吻合重建中的可行性。2、建立新西兰兔结肠袢式造瘘口模型,应用磁压榨技术实现结肠造瘘口还纳术,对照组选用手工缝合方法,以此探讨磁压榨吻合技术在该手术中实施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1、选取8只家新西兰兔(以下简称“兔”),自兔肛门依次置入两个钕铁硼环状磁体实现结肠的侧-侧磁压榨吻合术,术后行X线平片检查观
目的:探讨褪黑素通过铁死亡途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探讨GDM的治疗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随机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正常孕妇各20名并分成2组:妊娠期糖尿病组(GDM)和正常妊娠对照组(Control),每组20人。取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标本,通过生化分析测定孕妇血清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组血清游离、降解后单糖水平及计算游离葡萄糖甘露糖比值(G/M),探讨血清中单糖对偏头痛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并为监测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收集两组血清共182例,其中包括健康体检者91例、偏头痛患者91例。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将偏头痛组分为轻度组(n=30)、中度组(n=35)、重度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由基底神经节运动功能环路异常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Orexin由orexin A(3561Da)和orexin B(2899Da)构成,通过作用于orexin 1受体(orexin type 1 receptor,OX1R)与orexin 2受体(orexin type2 receptor,OX2R)发挥效应。Orexin在运动控制方面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获取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的左心房心肌应变等心肌力学指标,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中,基于STI技术获取的左心房心肌力学参数所反映的左心房时相功能特点,同时探讨左心房心肌应变在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层评价方面的价值及其与不良妊娠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单胎妊娠女性95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再根据美国超声心动
目的:通过比较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模式下实施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PD 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和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 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指标,讨论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区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变、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异常聚积形成路易小体以及铁沉积等。目前我国有超过200万的PD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到2030年该数字预计将激增到500万,占世界PD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