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国家结构形式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政权建设和宪政建设等基本制度架构所必需的构成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之初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形式,近60余年,在制度建设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本文就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国家结构形式理论进行的一个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考察和总结,试图从总体上系统地概括出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理论背景和现实依据,从而为全面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和民族认同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和宪政保障。   有关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探索,要从中国共产党有关现代民族认同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探索加以考察,笼统地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历史阶段。   建国前,联邦制是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国家结构形式主张。联邦制是一种特殊的联邦制类型,它是指包括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国本部"实行单一制,从而成为一个联邦主体,再同三个少数民族自治邦即蒙古、西藏、回疆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结构形式的主张从联邦制逐渐转为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即通过实行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区的方式,实现各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利并建立统一国家的目标,从而彻底粉碎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在中国的真正确立,这是历史的选择。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由其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国家结构形式的两个主要方面,即中央与地方关系和行政区划进行了不断调整,积极推动了国家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历史经验。民族区域自治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是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新模式。   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在多个方面突破了对单一制的传统认识,缔造了事实上的复合单一制的局面。这是一种在单一制条件下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新创造。中国实现统一完全没有必要实行联邦制。在单一制条件下实行“一国两制”必定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终模式。
其他文献
民居建筑文化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与自然浑然天成的独特文化。朝鲜族的民居建筑文化是朝鲜族人民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是民族发展历程
法官员额制改革工作,最近一直是理论界乃至实务界关注的焦点。2014年,法官员额制改革在我们国家开始进行,并在全国首选了7个省市地区进行试点,2015年11省市进入第二批试点,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