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定依据和效果——基于亏损上市公司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启动和深化,以及更加灵活的会计制度的实施,资产减值会计日渐成为我国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项计提”到“四项计提”再到“八项计提”,最后在2006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减值》准则体系。从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年报来看,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操纵盈余的工具,而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理论是否也是伴随着企业盈余管理的不断抑制和创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资产减值这一方面来考察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来检测我国会计规范实施的效果。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实证研究不多,研究面也比较狭窄,未能对八项资产减值进行分项研究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将研究时窗锁定在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与前一次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颁布的期间,也就是2001年到2006年,以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亏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是利用哪几项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亏损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2)在几项资产减值项目中,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被亏损上市公司利用得最多的盈余管理手段;(3)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避免被暂停上市的上市公司和避免被退市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不尽相同,后二者比前者进行了更多的盈余管理,因为后二者存在着更大的经营风险;(4)亏损上市公司不仅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也利用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5)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在2006年已经颇见成效,亏损上市公司在2006年已经不敢再巨额提取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也就是说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可以“一次亏个够”,为以后扭亏为盈创造条件。因此,我们预测,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同时又会引发上市公司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倾向,有必要进一步对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进行再次完善。
其他文献
S集团1987年创立,2005年下属企业S房地产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位列全国地产企业前20强。2015年,S房地产公司开始实施医疗美容领域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本文通过对S房地产公司在
竞争性战略联盟可以帮助企业节约费用,迅速攫取经营机会和战略优势,加强组织学习能力,实现资源互补,塑造企业核心能力;但是同时,竞争性战略联盟又可能造成企业技术和知识的流失,壮大竞争对手的力量。正因为如此,企业与竞争对手缔结联盟关系之前,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缔结关系之后,又如何对联盟进行管理,如何通过联盟达到满意的合作效果等诸多问题,都为众多企业所高度关注。本文正是针对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影响合作效应的因素
大数据技术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程,本文通过对大数据财务共享的认识,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结合学习和工作实践提出了提高企业财务共享管理能力
在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正在逐渐加快,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的投资价值、市场表现及其价值增值能力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股东及管理者的重视。因此,用EVA指标评价商业银行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工具随之诞生,EVA有效弥补了传统财务管理工具与分析指标在评价商业银行业绩水平方面的缺陷,成为一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科学绩效评价模式。目前,我国商业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内部组织、业务流程、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竞争形式。要激发钢铁企业的
随着企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个人营销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诸多不适。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团队营销模式在企业客户销售活动中的运用,明确了团队营销模式构建所应当关注的重点。相关内容对那些面对个人客户开展营销的企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营销模式”和“客户价值”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个人营销模式演变进行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团队营销与个人营销相比所具备的优势。同时,通过对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