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以C学院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w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实质上是高校在当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背景下,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在遵循其内部发展规律和适应外部发展环境下,相互之间实现良好互动,达到内部权力的合理分配与制衡的一整套机制与组织结构,其治理结构的优化是根据利益主体间互动关系状态和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当下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校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治理主体单一,管理缺乏活力和创新,致使学校发展缓慢;权力配置与制衡机制的缺失导致权力混乱和权力泛化;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名存实亡”,主体权益无法保障;学校利益主体间的冲突事件层出不穷等,这些都影响着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平衡和利益实现。同时,2016年11月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带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民办高校开始施行营利或非营利分类管理、政府简政放权支持民办高校自主办学治校、积极鼓励民办高校创设特色教育、着重强调高校立德树人的方针。因此,在新政策法规背景下,内部理结构优化对民办高校而言更加必要。  而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如何实现动态优化呢?我们知道,作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民办高校主要利益主体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影响很大,因此本文在结合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以C学院为例,通过对利益主体间互动关系以及权力配置与制衡关系进行分析,探索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路径。  本研究将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主要有六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研究背景及意义、概念界定、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做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做系统分析,包括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分类、互动关系、利益诉求、权力配置与位序关系等。  第三部分,以C学院为例,概述其内部治理结构现状,分析其利益相关者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总结C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对C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主要问题的分析,引出C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思考。  第五部分,结合C学院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思考,总结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路径并勾勒结构优化的蓝图。
其他文献
战后美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经三个时期,都是源于美国政府针对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抉择。   1946年《富布赖特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国际
教育实习模式研究一直是教师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评价体制、实习基地等方面
美国女子学院自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以来,在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美国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知识女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历了孕育、成长、繁盛、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跨系统跨工具条件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学生迁移能力和计算机学习态度及使用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情况。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以小学三年级学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