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基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之考察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84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期海德格尔致力于及物动词意义上的“思”(Denken),思与语言紧密关联,思与诗是近邻关系,在他的“思”路上语源学的成分不是偶然的,对他来说语言包含着必须被明确界定的智慧。海德格尔对语言所作的“思”主要结集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这部著作里,德里达称其为“伟大的文本”,其中海德格尔的运思并非要得到什么答案,而是栖留在深度中,拓展“思”路,每一篇读起来都好像是从头开始,实际上却是“思”的新的历程。《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也许没有《存在与时间》那样明晰的体系与结构,但其中的“思”却不乏其厚重,也许某种被给予的启发性,才是该文本的重要之处。   本文尝试着去理解和探讨该著作的某些方面。第一章主要是关于“解释学关联”的,它代表着海德格尔早期对于语言的“思”,主要来自于那篇与日本人的对话;第二章主要依据该书的其余部分来探讨海德格尔如何通过对诗歌的阐释而“思”语言的本质;第三章主要从德里达的视角去看语言之思的一种显现,即道说之允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德里达对海德格尔“思”路的追踪和拓展;前面几章关于语言之思的探讨使得能够一窥“思”的面目,最后一章试述海德格尔的“思”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语言之思,在“思”之中没有理性与激情、精神与生存这些古老的话题,有的是思想与生活的活力本身的一体性,海德格尔使之成为哲学的条件并被现代人所觉察。其中,还通过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思想的对比,特别地提供了看待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一种实用主义视角。
其他文献
伴随着近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大众的闲暇时间增明显增多、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休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主题之一,人们越来越需要科学的休闲理论来范导他们的休闲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
维特根斯坦哲学和康德哲学在逻辑上具有某种深刻的联系,他们的哲学的核心是“批判”,前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受到了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影响。康德的“理性批判”是对
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农村,在城市
《技术时代的艺术:论海德格尔的技术-艺术观》一文以海德格尔批判、克服形而上学与现代性危机为出发点,探讨了形而上学何以使古希腊人的“技艺”在技术时代分裂为同源却对立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维权意识的提高,加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管理上无论是模式还是水平都不尽相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及素养等也
本文从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出发,结合了他《摄影小史》、《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体》、《译作者的任务》等著作,提炼其艺术观点,找出本雅明思想中“光晕”的核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彰显个体自由的哲学思想对先秦乃至后世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一大理论高峰。然而自古以来,《庄子》被公认为最
本文以修己安人思想为主线,展示了叶适对何为道、外学和内求、立己与成物、知与行、手段与目的、义和利、内圣与外王等重大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并通过比较叶适与其同时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