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微视频用户画像研究 ——以科普微视频账号“S”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微视频的发展赋予科学普及新的形式,科普微视频以其娱乐性、趣味性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成为了当下重要的科普资源。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众的角色从传统“受众”逐渐转变为“用户”。用户不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还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构建科普微视频用户画像,了解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行为特征,有助于科普微视频制作者和传播方了解满足用户的需求与偏好,促进科普微视频更高效传播与长久发展,为科普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以科普微视频账号“S”为例,采用Python数据挖掘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三种主要研究方法,对科普微视频账号“S”的用户画像展开从群体用户画像的构建到丰富再到细描的三轮研究,分析得出科普微视频账号“S”用户的固定属性和行为属性,最终得到科普微视频账号“S”的用户画像模型,并根据所得用户画像特征,对科普微视频账号“S”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可以从用户的固定属性和行为属性两方面来构建科普微视频账号“S”的用户画像,其中用户的固定属性包括性别、地域、年龄结构、微博阳光信用和认证情况、学历、从事职业和所处行业专业七个维度,用户的行为属性包括互动行为类型、互动模式、互动过程中的知识建构行为、关注时长、关注动机、互动频率、互动动机、科普偏好、学习偏好、科普微视频偏好和使用行为十一个维度。第二,科普微视频账号“S”用户的固定属性具体表现为:(1)性别分布不均,男性用户多于女性用户;(2)年龄结构分布不均,21-25岁用户是主力军;(3)地域分布不均,东部用户密集西部用户稀疏;(4)微博用户阳光素养普遍较好,为匿名的普通用户较多;(5)学历分布多样化,本科与硕士用户占主流;(6)用户主要从事职业是全日制学生;(7)所在行业专业最多的是教育培训/科研院校。第三,科普微视频账号“S”用户的行为属性具体表现为:(1)从互动行为类型上看,用户更倾向于转发行为;(2)从互动模式上看,用户更倾向于单一模式互动;(3)从互动过程中的知识建构上看,用户多处于“意义协商”层次,“提问—响应”是用户最常见的认知行为;(4)从关注时长上看,用户的关注时长多在半年到两年,多为成熟期用户;(5)从关注动机上看,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娱乐消遣和爱好科学是主要关注动机;(6)从互动频率上看,用户的互动是偶尔为之的行为;(7)从互动动机上看,用户主要出于社交动机和内容认可进行互动;(8)从科普爱好上看,用户的科普爱好广泛;(9)从用户的学习偏好来看,用户的学习偏好多样化,如,喜欢垂直式学习等;(10)从科普微视频偏好上看,用户喜欢能给他们带来共鸣感和启发的视频等:(11)从用户的使用行为上看,比起点赞、转发、评论的互动行为,用户更喜欢将科普微视频针对性地推荐给有需要的人。基于科普微视频账号“S”的用户画像特征,本研究对科普微视频的运营和创作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1)科普微视频账号应定位清晰,风格突出;(2)科普微视频账号应增强内容发布的互动性;(3)科普微视频应保持趣味性,增强教育性。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会议中开始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窗口岗位是政府履行其办事服务职能的主要岗位,代表着政府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作为社区基层的公共服务人员,城市社区窗口工作人员不仅被要求业务精通,还要承受着来自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情绪劳动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窗口工作人员高效地自我情绪调节;如何让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合理地管理工作人员的情绪劳动
类比思想是众多数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把类比推理作为一种推理方式,即合情推理引入到教材中,关于类比思想的教学又存在着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翻阅了很多资料文献后,本人发现关于乌鲁木齐地区类比思想的渗透调查基本没有,因此本篇论文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梳理并分析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可以渗透类比思想的知识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类比思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社群逐渐代替科层组织成为其交往的更重要形式。在集体构建与共同维护秩序自发的网络社群时,学生日益呈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等鲜明特质,愈发追求个人多样需求、个性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学生的社群化交往需要与高度组织化的科层管理之间存在冲突,使得当前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问题提出能力是学生创造性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创造性人才战略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已写入了中学物理课标中。教师是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职前教师是未来教师的储备力量,物理职前教师的问题提出能力关系着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有效评价我国物理职前教师的问题提出能力?二是我国物理职前教师问题提出能力情况如何?三是他们对待问题提出的观点和困难是什么?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学习机制是教材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本领域尚无从学习心理学成果系统阐述物理教材编写有效性的研究。本文拟依据学习心理学理论,结合物理学习机制,对物理教材编写有效性的标准进行研究。理论工作主要有:1、依据学习心理学理论,提出分途径、分环节的物理教材编写有效性的基本标准:符合学生的学习机制要求。具体包括:(1)在结论获得部分,应满足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机制的要求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概念理解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之一。思维导图以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物理概念组织结构。本研究以思维导图作为主要研究工具,旨在建立一套可应用于物理教学评价中的思维导图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得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于量子和经典概念的组织结构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一、建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先,本文就我国的婚姻匹配以及婚姻满意度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接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就婚姻匹配对不同性别婚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该影响在不同户籍性质和出生年代人群中的异质性进行分析。之后,本文采用KHB方法,探索婚姻匹配是否通过夫妻家庭内部权力地位和夫妻思想观念差异的中介作用对婚姻满意度产生影响。最后,就婚姻匹配对婚姻满意度相关变量的影
科学解释是一类特殊的解释,能够反映基于事实、严谨推理等科学思维的核心特质。当前,培养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愈发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然而,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中并未清晰界定“科学解释”这一概念,澄清其组成要素,教育界也未就科学解释能力培养框架达成共识。如何测量与培养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仍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聚焦于初中生科学解释能力的测量与培养,旨在探析原理-推理-结果(PRO)教学策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居民消费方式逐渐从线下消费转向线上消费,电商平台的商品数据及用户数据产生了规模化增长。女装商品是其中个性化、时尚潮流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商品特征与用户群体。知识图谱利用图结构对商品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将用户与商品建立联系,为后续商品推荐、知识推理的发展提供思考与意见。本文以电商领域的女装类商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商品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如下。其一,本文利用文
近年来,国务院等各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关于教师发展的意见,都指向要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荣誉感,也愈发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怀和重视。然而当前教师工作压力的加大、行政琐碎事务的增加等使得教师的职业倦怠日益增加,幸福感水平不容乐观。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幸福感除了受自身性格特征、价值观念、工资收入以及学校支持等一般因素的影响外,校长的领导方式也会对教师职业幸福感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