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减震新方法探索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拱桥是我国(尤其西南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桥梁结构型式,大量拱桥处在地震频发区,加之拱桥本身抗震性能差,使得拱桥减震控制越来越引起桥梁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径混凝土拱桥地震反应半主动智能控制原理研究50578168)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地震响应分析以及减震控制问题展开,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1.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地震反应特性研究。建立了新雅江大桥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的自振特性;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分析拱桥在一维和多维地震激励下的地震响应,通过比较,得出混凝土拱桥属于内力受控,位移属于非受控因素。 2.比较常用减震控制方式在混凝土拱桥中的减震效率。本文首先基于振型贡献率确定了结构受控模态;其次,通过各级地震波作用,对单纯阻尼斜撑和TMD减震控制进行比较,其控制内力效率远低于位移控制,并不适合混凝土拱桥的减震特点。在比较常用的减震方式的优缺点后,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减震思路——转换结构体系实现承载能力和变形的双控减震方案。 3.转换结构体系减震方案研究。通过在主拱结构拱脚设置可变刚度元件,根据需要适时改变地基对主拱结构的约束方式,当超限地震发生时,设于拱脚的可变刚度元件可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调节其各元件的轴向刚度,以改变主拱结构在此部位的抗弯刚度,使之在结构容许变形条件下明显降低地震荷载引起的内力响应;可以将混凝土拱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和内力响应进行合理匹配,使二者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减小内力可达35﹪~50﹪. 4.将转换结构体系和常规减震方式联合作用,分别采用了给变刚度元件添加阻尼材料和拱上建筑设立横向阻尼斜撑的两种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联合作用的两种方案均是卓有成效。在内力控制的前提下,位移减小可达40﹪左右。
其他文献
自然灾害不仅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经常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滑坡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并且在我国频繁发生,广泛分布。因此,关于治理滑坡的一体化分析设
自20世纪60年代起,钢框架作为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结构,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多高层建筑中。然而在1994年美国的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日本的Kobe地震中,大量的钢框架节点发生了脆
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其进行解析评价,分析出水质、污染物产生与入河量及污染状况,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和规
为了防止高层建筑在水平作用下的侧向位移超限,设置水平加强层来加强核心筒与外框架柱之间共同工作是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此方法虽然提高了结构的水平抗侧移能力,但是它会引起结
本文针对电气化铁路中广泛使用的链形悬挂接触网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揭示了链形悬挂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的力学特点,进而应用几何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链形接触网结构的构形进行了分
结构的损伤诊断是当前结构工程学科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与此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成熟。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损伤诊断方法是最近由国际上
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加固已经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受力性能的研究对于保证混凝土修补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深远的意义。新老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结合
我国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在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受限的地区,为了高速公路线型及展线的需要,同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常常选择连拱结构的隧道方案。但在建设及运营中往往
本研究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氮源污染问题,深入研究了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特性,在课题组前期分离的23株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中筛选并组合得到了高效好氧反硝化功能菌群,讨论了优势生态菌群的最佳投菌量和对微污染水源水的脱氮效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水库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Acinetobacter sp.Sxf14,对该菌株脱氮特性进行研究,并将其接种到C/N(总有
论文主要对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针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再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对实际再生水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二级出水氮磷达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