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记忆:黄帝符号的建构与传播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o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中国人长久以来视为“民族始祖”的黄帝是一个特殊的“国族”记忆符号,黄帝记忆的流变折射出从华夏到中国的演进历程,是我们认识近代民族国家建构和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重要线索。以往围绕黄帝符号与国族认同建构的研究多认为黄帝的始祖内涵自20世纪前后才发端,仅聚焦于20世纪初的“黄帝热”,对黄帝历史形象一笔带过。事实上,始祖黄帝并非近代才被“创造”出来,对黄帝形象的建构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其次,多数研究将对黄帝符号演变的考察止于辛亥时期,忽略了民国建立后,伴随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发育和国家权力的介入,其民族始祖内涵所经历的巩固过程。因此,对于黄帝记忆建构的探讨不应止步于晚清,有必要做更长时段的考察。同时,媒介在记忆的塑造中扮演重要角色,媒介参与了历史记忆的锻造与延续过程,黄帝的主导性叙事在不同时代语境、媒介环境下被不断重新阐释。基于此,本文试图关注作为“历史记忆”的黄帝“文本”与“叙事”,从传播的视角来审视黄帝历史记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媒介形态下的流变。探究以黄帝为中心的历史记忆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形成、传播和变化的,黄帝如何从一个上古神话人物逐步演变为共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探讨媒介与历史记忆塑造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黄帝符号与记忆塑造的特殊性所在。在前近代时期,黄帝历史记忆的生产、传播、保存渠道囿于官方的历史书写、祭礼仪式及民间以修谱、口耳相传为基础的宗族记忆传统,黄帝叙事因而长久维持圣王、先祖叙事的传统框架,由此形成的“黄帝子孙”的身份认同,局限在家族、宗族等血缘单元中,难以上升为超越亲缘关系的共同体想象。在20世纪初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黄种自觉意识的高涨推动黄帝成为区隔“黄种”与“白种”的标举符号。伴随革命形势的发展,民族认同符号的主导权和阐释权转移到革命派手中,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占据、控制黄帝这一符号象征系统并展开话语建构,塑造了一个汉人共同的“民族英雄”以聚合情感与认同。勃兴的革命舆论促使黄帝由“黄种始祖”转变为“汉种始祖”,“黄帝子孙”的所指范畴经历了由“黄种”到“汉种”的收缩。民国建立后,伴随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发育,黄帝逐渐走出大汉族主义的窠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认同符号。南京国民政府有意识地强化对黄帝符号的“中华民族”认同建构,借助黄帝陵祭祀仪式、民族扫墓节、纪念报道等唤醒和复写记忆的媒介形式,不断强化民众对黄帝这一国族认同载体的记忆与认同。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黄帝符号的文化认同属性不断凸显,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海内外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其他文献
当前主动配电网重构模型存在电网支路电能损耗多、最优解完整性差、监测效果差以及最大动作开关次数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主动配电网三相鲁棒动态重构模方法。构建出模型的基础目标函数,保证UDG接受度为最大,并建立出多个关于模型的约束条件将所有目标进行优化,完成主动配电网动态模型的构建。在布谷算法的基础上添加量子位概念,降低潮流计算同时在全局搜索出最完整的最优解,实现主动配电网动态模型重构。实验结
<正>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迈入学校的大门,他们就像一张张白纸,被家长和老师期望着成长为一幅幅宏伟蓝图。过去,无论家长还是老师,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现今的“双减”政策下,我作为一名执教一年级的班主任,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更注重提升其综合素质。励志教育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转变为用自己的力量自发地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一种教育方式。
期刊
渠道作为节水灌溉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它的正常运行是维系国民生产的重要保障。当前混凝土衬砌在渠道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在季冻区运用时会面临抗冻胀性较差等问题,虽然工程中有很多措施缓解,但这进一步增加施工工序和国民经济负担。本文以甘肃省白银市靖会总干渠的梯形混凝土衬砌渠道为原型,使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或废旧滴灌带制作成的HDPE板作为渠道衬砌新材料,对HDPE板衬砌渠道的理论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
我国在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手段下已基本控制了房价的野蛮增长,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红利时代也一去不返了。在房地产逐渐平稳的供求环境下,在各类大宗材料价格上涨的市场环境下,控制成本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稳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采购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高达60%-70%,因此合理控制采购成本可以作为目前企业的管理目标。已有研究证明,供应链可以构建企业之间良性的合作共赢关系,从而降低采购方的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方与供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构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不少教师虽意识到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与抽象性,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因而在其教学中仍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处于“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浅层次理解状态。要推进学生真正进入深层次学习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积极推进课堂“做中学”
期刊
百合(Lilium brownii)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润肺止咳、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功效,百合功能食品开发前景广阔。本研究以新鲜百合鳞茎为原料酿造百合酒和百合醋,优化了百合酒和百合醋的发酵工艺及澄清工艺,测定了百合酒/醋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风味物质,丰富了百合新鲜鳞茎深加工产品种类。同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代谢组学技术对百合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成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并评价其对AC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于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就诊ACI患者14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度脑梗死组(n=58)、中度脑梗死组(n=43)、重度脑梗死组(n=39),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ACI患者分为恶化组44
本文将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核心诉求,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群体共性,依托于文献查阅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实践教学课堂的构建角度切入,围绕“‘做中学’——让小学数学充满活力”一题撰写,提出相应的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给诸位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灵感和帮助。
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对大学生的励志教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导大学生要胸怀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更好地建设国家而努力。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励志教育问卷调查以及与有关教师代表座谈发现,学生自身励志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主观愿望与个人目标不匹配;(2)学习功利化阻碍学生胸怀大格局;(3)部分学生存在极端消极
2018年7月,德国著名作家、英文教授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和她的埃及学家丈夫扬·阿斯曼(Jan Assmann)一起,获得了 2018年度的德国书业和平奖。阿斯曼夫妇成为了继瑞典的社会改革家缪尔达尔夫妇后第二对获得此奖项的伉俪。夫妇二人早前专注于对埃及学和英美文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二人开始转向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扬·阿斯曼率先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