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正在变得严峻和复杂,给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之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宗教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社会综合治理显得日益重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和宗教工作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把宗教事务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重点任务是依法解决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维护国家安全和党的执政根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宗教事务治理的功能优势,统一战线视域下的宗教事务治理主要聚焦三个关切点:一是处理政教关系,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二是结成政治联盟,巩固和扩大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三是积极引导与依法规范宗教事务治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这既是对该领域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综览前人研究工作的结果,又是本论文研究的起点和目标。导论部分,阐明了选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的学术史进行系统梳理,阐释了核心概念和理论分析视角。首先,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宗教领域面临着重大的风险挑战,为了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重大风险,共同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宗教事务治理中的功能优势;其次,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党的宗教理论、方针政策以及宗教事务治理实践等研究成果,核心概念是统一战线、宗教事务治理和统一战线视域下的宗教事务治理;理论分析视角是马克思主义宗教政治学和统一战线学的相关理论。再次,国内突出宗教事务治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丰富,聚焦统一战线视域下的系统研究更少,而国外专门研究宗教事务治理的文献也不多。本论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提出的治理理念转型、话语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创新是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更凸显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第一章,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研究入手,探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事务治理的理论源头基础。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宗教观包括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如,在解释宗教的本质上,马克思提出“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代表性观点,恩格斯解释为“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等;在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上,提出了“教会与国家分离”、“学校与教会分离”等观点,当时批判“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争取人的自由、民主和解放。其次,阐述了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解决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的系统化,争取团结信教群众和进步的宗教界人士,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宗教观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宗教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事务治理的理论源头。再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宗教、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宗教事务治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着重对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经验进行考察。首先,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处理宗教问题的政策和实践探索,在建立和发展各个时期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并发挥了统一战线的法宝功能优势。其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形成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继承丰富和创新完善的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待宗教和处理宗教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再次,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启了宗教事务管理的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确立并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宗教法治体系建设基本定型,宗教事务从依法管理到依法规范治理不断开创新局面,宗教关系和谐稳定。最后,提炼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宗教事务治理的功能优势;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和宗教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是重要遵循;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治理相统一是重要策略;健全和完善宗教法律法规制度和工作体系是有力支撑;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基础保障。第三章,着重阐述了统一战线与宗教事务治理的内在关系。首先,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和领导的政治联盟,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战略优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具有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凝聚智慧、力量整合的独特功能优势。其次,宗教工作是统战工作的一部分,在党的工作和国家治理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阐明了国家治理中宗教事务治理的内涵及时代任务,明确了主要侧重方面是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宗教财产。再次,论证了统一战线在宗教事务治理中的功能实现形式,主要发挥增进共识、凝心聚力、力量整合的功能,一致性与多样性是党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的客观基础,宗教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政治制度的共识,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重要保证;探讨了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多元”主体、“一体化”策略和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构建问题。第四章,立足新时代,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理论指南、统战思维与实践指向三个方面,阐述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根本遵循。首先,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一脉相承,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宗教事务治理的理论指南。理论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确立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目标导向;明确了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路径方略;指明加强和改进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障,强调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其次,探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内涵着指导宗教事务治理的统战思维。凝聚宗教界人心力量是“最大的政治”与党领导大统战治理新格局的战略思维;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与把握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的辩证思维;坚持“导”的思想正确处理宗教关系与促进大团结大联合的创新思维;增进宗教界思想政治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与依法规范治理的底线思维。再次,阐述了统一战线视域下新时代宗教事务治理的实践指向,即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宗教事务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宗教事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积极引导与依法规范治理并举,探究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同时,结合研究和实地调研,梳理了宗教事务治理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提出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实现路径提拱了问题导向和目标指向。第五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政治学和统一战线学的学科话语,着眼4个方面,探讨了统一战线视域下新时代宗教事务治理的实现路径,是本论文创新的着力重点。首先,实现治理理念的转型,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以“导”的思想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牢牢掌握宗教事务治理的主导权;运用统战思维和统战工作方法艺术,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其次,健全党委集中统一领导的治理体系,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多元共治的社会化治理新格局,强化职责清晰的责任传导机制,夯实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基础。再次,宗教事务治理既需要国家治理层面的系统治理,又需要法治层面的依法治理,更需要社会层面的综合治理和宗教内部的源头治理,积极引导和依法规范是重要两手;健全法律法规配套制度体系和常态化治理服务协调机制,强化基层党建和统战宣传思想引领,坚持综合施策“导”上发力。最后,实现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必须强化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培训,普及宗教通识教育,提高宗教事务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结语部分,对全文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总结提升,统一战线是宗教事务治理的功能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国家宗教事务治理的最大特色。对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首先,研究结论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根本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行动指南;发挥统战法宝功能优势是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战略选择;健全法治体系依法规范管理是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法治保障;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统一战线视域下宗教事务治理的体制保障。统一战线由长期策略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重要法宝”,必须强化统战思维,加强积极引导,巩固和扩大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创新治理能力体系建设,加强依法规范治理,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其次,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制度落地实施问题、宗教财产权属和商业化界定与治理问题、“禁止儿童进宗教场所”是否属于限制未成年人宗教信仰自由及如何引导未成年人信仰等问题,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困惑,都有待从统一战线视域进行深入研究思考。总之,宗教事务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和宗教事务治理百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晶,是中国特色处理宗教问题的伟大创造,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新时代统一战线视域下的宗教事务治理,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尊重宗教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功能优势,积极引导与依法规范治理并举,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广泛争取人心、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