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案在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y65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的重心已经转向课堂。在此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基于对传统教案的变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方案——学历案,旨在解决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游离学习”和“虚假学习”问题。本文以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为依托,综合考虑学历案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课型特点等多项因素,开展了学历案在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论文章节安排如下:本论文共六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笔者通过大量阅读学历案相关文献以及学历案问世前后期的相关教育政策文件,简介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综述了学历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基于相关教育理论,结合新课改的进程和目标,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与此同时,本部分还对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整个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学历案的相关概念以及本研究所依据的教育理论进行了相关阐述。第二部分(第3、4、5章):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前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基于调查所发现的课程教学问题,综合学历案本身的设计原则和要求,选取了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JK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的读图”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等章节内容进行了学历案的设计和教学应用研究。在应用学历案开展教学研究期间,笔者通过前期测试结果以及综合考虑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对照班和实验班,又在已知实验班学生前测成绩的情况下依据教育部考试等级划分标准将实验班学生按成绩划分成了三组,并根据成绩分组结果进行了班级座位规划。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授课,在实验班采用学历案授课,通过课上视频录像记录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并通过课后观看视频回放分别填写两个班的课堂观察项目表,同时回收实验班学生使用过的学历案。在教学实践结束后,使用同一份后测试卷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并以问卷的形式对实验班学生使用学历案学习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在研究后期,笔者结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观察项目表、后测成绩分析学历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减少“游离学习”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通过查看实验班学生的学历案填写情况,分析学历案教学能否帮助学生获得“在学习”状态,实现“真学习”;通过对比实验班各组学生的课堂观察项目表、后测成绩表现以及满意度问卷填写情况分析学历案教学对不同成绩层次学生的适用性。通过分析得到,使用学历案学习时,大多数学生能够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互动,处于“在学习”状态,实现了“真学习”,成绩方面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学历案适用性方面,中等成绩层次的学生更适合使用学历案学习。第三部分(第6章):对学历案在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得出以下两点结论:其一,使用学历案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和减少中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所存在的“游离学习”和“虚假学习”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二,学历案教学并非对所有学生都适用,相对来说,对成绩中等的学生的适用性要好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由此可见,学历案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于如何打破这个局限,在学历案的应用中做到“扬长避短”,还需要后续研究者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古诗词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传播特征,探寻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古诗词学习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价值、方法和实践方式。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综述,提出了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之下,快速发展中的作为学习平台的手机微信公众号所承载的学习资源向课程资
“互联网+教育”变革不断深化,人们对于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开始向“智慧”方向转变,在众多搭载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终端中,平板电脑不但具有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便捷性和安全性,无疑是实现智慧教学的有效载体。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获得最准确和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享受这位教学助手带来的智慧教学体验。平板电脑强大的软硬件优势决定了它将促使师生互动行为发生颠覆性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融合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在中职学校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尚存在线上线下课程资源设计不科学、资源内容不丰富、资源类型单一、资源获取途径繁琐、资源管理体系欠缺等问题,导致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围绕如何构建适用于中职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资源库展开研究。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应该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只有青年得到了好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才会有前途,因此,必须重视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工作,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陈述性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占了高于60%,数量多,比重大,地位高;且陈述性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但课堂教学质量却让人担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质的关键。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了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建立师生对分有效的交互式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空间。论文借助“对分易”教学平台,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课堂教学中,利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
隐写算法研究领域中,大多数学者更多地关心数字图像隐写中发送和接收的阶段,即关心如何加强载密信息的不可感知能力,但忽略了载密图像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真对接收方能否正确提取秘密信息产生的影响。而接收方能否在发生失真变换下正确提取出秘密信息,是由载密图像的健壮性决定的。在隐写分析领域,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在准确率方面普遍比“特征提取+分类器”的传统方法的准确率高,但神经网络的方法严重依赖输入图像的尺寸
中职学校教学注重教学的过程性,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C程序设计》更加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性。《C程序设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上机练习。传统的编程题评分算法采取的评分依据只有运行结果,这样的评分算法忽略了编程题的过程性,评分结果要么为零要么为满分。由于传统的编程题评分算法中评分结果的两极性降低了编程题得分率,中职学校未将上机考试作为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方式而是采取纸质考试作为考试方式。《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学生创新素养缺失的挑战,探索合适的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从“看客”到“创客”转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3D打印技术所想即所得的优势为学生带来创新的无限可能,将其作为开展创新教育的载体,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更好的发展。本课题将创客教育的理念与3D打印技术结合,立足于中职学校的内外情景,对3D打印创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微课早已经运用于化学教学中,但是以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集中在学科知识讲解中,而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新课标也强调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设计并制作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并运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更有利于促进课堂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
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也开始不断与教育方法融合运用于教学。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全方面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教师专业性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单一课程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