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构建可控DNA分子网络和优化基因编辑系统的功能核酸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酸作为已知生命形式中必不可少的生物聚合物或生物大分子,承载着储存和编码生命体遗传信息的重要职责。随着DNA纳米技术领域的发展,自然系统中的核酸复杂结构与功能已被广泛研究,核酸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也被精准剖析,使其不仅能作为纳米材料成功地构建出复杂的纳米结构、器械与反应网络,更是推动了核酸作为可设计性的基因表达网络与强大特异性识别系统在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等领域中的应用。而本论文中我们侧重研究了核酸结构的功能化及其在构建可编程DNA分子网络与优化基因编辑领域的应用。Toehold介导的链替换反应作为动态DNA纳米技术中的基础,已证明其在动态分子系统中非凡的可编程能力。而反应中反应底物结构的动态可控对于构建具有数字和动态行为的复杂DNA装置至关重要,因此在第二章中我们通过在传统“线性底物”的Toehold结构域与分支迁移域之间嵌入一个pH控制的分子间三链结构体,开发了一种动态可控分离式的DNA电路体系。该体系可以通过pH值的变化来调节反应速率和可拆卸电路的“开关”状态。由此我们也成功地构建了由三个pH响应DNA模块组成的双输入电路。重要的是,在第三章中我们更是利用了该分子间三链体结构的高度可分离性,构建了一种球形核酸的可重置自组装系统,该装置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实现反应重置且无额外DNA废产物产生。此外该策略更是演示了一个从球形核酸自组装系统中回收废弃球形核酸的实例。该策略的提出给复杂分子系统和可重编辑纳米粒子超晶格的动态调节提供了一种简便新颖的思路。另一方面作为储存和编码生命体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DNA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与修正状态对生命体体征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针对靶向基因序列的CRISPR编辑技术因其优秀的可编程性和特异性识别能力提供了在基因序列上更多可操控的编辑空间;而其在人类哺乳细胞尤其是干细胞、原代细胞的有限的基因敲入能力以及高的脱靶效应,严重局限了该技术在更多遗传疾病诊疗技术中的应用。因此在第四章中,我们发现将含有短同源臂的双链DNA的5’末端进行化学小分子的修饰并充当供体模板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基因敲入效率。将高稳定性和低毒性的Cas9核糖核蛋白与作为供体模板的末端修饰双链DNA相结合的设计具有高敲入效率、短试验周期、高安全性以及高精度等优点。且在人类胚胎肾脏细胞中0.7/2.5 kb插入长度的DNA片段分别实现了空前的65%/40%敲入效率,并鉴定出5’末端化学修饰的双链DNA供体能够在人类肿瘤细胞和干细胞内不同基因组位点上实现5倍基因敲入效率的提高。针对核酸的化学修饰的设计,不仅给该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颖的优化方向,更是拓宽了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范围。在第五章中,我们更是通过将核酸的动态链替换反应概念应用在CRISPR体系上,高效的抑制了基因编辑中脱靶效应这一大难题。我们通过设计与sgRNA引导序列反义的短单链DNA保护链与sgRNA相结合,经过合理的结构优化实现了脱靶效率的有效抑制;且在人类内源基因位点上实现了高达90%以上的脱靶效率的抑制。该策略的设计不仅实现了生物体系与核酸纳米技术的成功结合,更是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实现了基因编辑的精准编辑。
其他文献
为了探寻微观世界的奥秘,显微技术自16世纪发明以来,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的分辨率之外,它们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光学显微镜因其非直接接触、损伤小的特性,往往是生物样品观测的优先选择。近年来,各类荧光探针的发展为生物结构成像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与方法。其中,光可控的荧光蛋白与染料分子也使远场光学显微技术得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最为典型的就是光激活定位显微成像技术(photoactiv
随着密度泛函理论以及相关算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原子尺度的计算模拟已经成为研究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材料中电子或原子周围的环境往往直接决定着其最终的性质。对于环境效应,通常采用简谐近似,如电子附近的晶格的运动往往采用简谐振动来处理,或是直接模拟原子的真实运动,如分子动力学。本文主要是应用第一性原理来研究环境效应对电子输运以及高温表面反应的影响。采用简谐近似,即可以将晶格的振动理解为声子,常
细胞具有感知周边力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生理生化信号的能力,简称力生物学感应。这种能力使细胞能够通过细胞骨架微结构的重塑来适应周围的物理微环境,并激活多个信号通路,影响和改变基因表达。这些现象包括了两个重要过程:机敏感知(mechanosensing)和机械传导(mechanotransduction)。在这些过程中,机械信号(力或者变形)从细胞外部环境被传递到细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上。细胞皮质中的肌
钛及钛合金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高比强度、低弹性模量和耐腐蚀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用领域。Ti-6Al-4V、Ti-5Al-2.5Fe和Ti-6Al-7Nb等早期生物医用钛合金一方面含有Al、V等毒性元素,另一方面其弹性模量远高于人体骨骼。此类合金植入物与骨骼之间弹性模量过大的差异,将会使应力载荷集中在植入物,而造成骨吸收,产生“应力屏蔽”现象。新型β钛合金作为第三代生物医用钛合金,在除无金
本论文主要讲述了我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基于超冷6Li-41K原子的四个实验研究工作。论文一开始首先先从Feshbach共振附近的超冷原子和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两个方面,简单介绍了超冷原子实验是如何发展成为当今研究强关联多体系统的理想平台。紧接着,本人在论文的第二章中简单介绍了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的基本性质、强相互作用费米气体膨胀动力学和Feshbach共振技术;在第三章中主要分别介绍了光阱与光晶格的基本
如何调控材料的关联有序电子态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诸多的新奇物相通过化学掺杂或者施加高压的方式得以发现。超导电性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自发现以来便因其丰富的物理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广泛关注。载流子浓度大小作为影响材料物性的关键因素,在超导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控制载流子浓度大小等方式来调控材料的超导电性及其他相关物性对于理解超导机理和发展器件应用都意义非凡。在本论文中,我们
随着半导体技术以及激光品质的提高,一种由激子和光子的强耦合形成的准粒子——激子极化激元成为了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新的实验手段。与一般的凝聚体实现方法不同,激子极化激元是半导体微腔的耗散和驱动共同作用下的非平衡体系,具有有限的寿命。极化激元的光子部分会不断地从微腔中漏出,科研人员通过观测漏出的光子便可以得到极化激元的全部信息。由于极化激元的哈密顿量是非厄米的,所以这个系统是实现非厄米拓扑、非平衡霍
凝聚态物质中奇异的电子行为通常可以激发一系列有趣的量子行为和层展现象。钙钛矿锰氧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强关联体系。由于自旋、电荷、晶格和轨道等自由度的耦合,锰氧化物具有丰富的电子相图和物理性质,其中电子相分离是其最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本文主要通过维度、金颗粒覆盖和光照对低维锰氧化物实空间的电子相分离进行调控,从而调制其磁学和输运行为。另一方面,近年来Weyl半金属由于其动量空间独特的拓扑电子结构受到研究
目的 :分析上海市嘉定工业区2014-2020年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水痘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上海市嘉定工业区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报告所有水痘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嘉定工业区2014-2020年水痘的年均发病率为77.53/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发病率明显偏低。水痘的好发年龄段为5~9岁,职业
复杂系统中的普适性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伴随着超冷原子研究的进展,人们验证发现了一系列极低温下少体系统的普适性,特别是Efimov效应。本文基于23Na40K超冷原子体系,主要研究了 Feshbach共振附近的弱束缚态分子的原子交换反应,并观测到了可能存在的普适性。我们介绍了一套全新的23Na40K超冷极化分子装置的原理和搭建,使用了改进的控制系统与自行开发的图像采集处理软件,其具有界面友好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