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杀虫剂(氟雷拉纳和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斑叶螨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及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植绥螨的副作用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umonnok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Acari:Tetranychidae))是温室作物上多种杂食性和植食性害虫之一,一直困扰着种植者。由于它生长速度快并对多种杀螨剂的适应性强,二斑叶螨已成为多种作物上的经济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氟雷拉纳和溴虫氟苯双酰胺均为对鳞翅目害虫具有优良活性的新型杀虫剂,前人研究表明,这两种药剂对哺乳动物寄生虫,如虱子、跳蚤、蜱等具有良好的活性,但是它们对二斑叶螨的杀虫活性和亚致死效应尚无详细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论文旨在明确氟雷拉纳和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斑叶螨的杀虫活性和亚致死效应,以及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斑叶螨天敌植绥螨的影响,从而为氟雷拉纳和溴虫氟苯双酰胺在二斑叶螨的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氟雷拉纳对二斑叶螨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及杀虫活性本研究检测了氟雷拉纳对二斑叶螨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及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与商品化杀螨剂(唑螨酯、哒螨灵及噻螨酮)相比,氟雷拉纳对二斑叶螨雌性成虫表现出更高的杀虫活性(LC50,0.49 mg L.1),并且对卵具有优良活性(LC50,0.36 mg L-1)。亚致死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雌性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经LC10和LC30处理后,净生殖率(R0)分别从108.31 ±7.61后代/个体降至67.34±3.96和50.29±3.40后代/个体。对照组的内禀增长率(r)和有限增长率(λ)(0.30和1.36 d-1)显着高于LC30处理后实验组(0.25和1.29 d-1),不过LC10处理组的内禀增长率(r)和有限增长率(λ)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经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未观察到生命周期(T)的变化.2.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斑叶螨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及其对植绥螨的副作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斑叶螨的毒力不仅表现在其对二斑叶螨卵的良好活性(LC50,1.015 mg L-1),而且也表现在其对雌性成虫的活性(LC50,2.062 mg L-1)高于商业化杀螨剂丁氟螨酯、联苯肼酯和丙溴磷等。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植绥螨的副作用要低于唑螨酯和阿维菌素。在亚致死研究中,用LC10和LC30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二斑叶螨后,雌性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LC10和LC30处理后实验组的净生殖率(R0)从103.39±3.68后代/个体分别降至69.44±2.21和48.33±1.75后代/个体。对照组(0.32和1.38 d-1)的内禀增长率(r)和有限增长率(λ)显著高于LC30处理组(0.26和1.30 d-1),而LC10处理组的内禀增长率(r)和有限增长率(λ)与照组(0.30和1.34 d-1)差异不显著。经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未观察到生命周期(T)的变化。
其他文献
精准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通过获取农田环境信息以及作物产量信息,分析影响产量差异的实际时空差异信息,采取可行的技术和有效的经济调控方式,对作物的生产管理进行定位,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而减少以往农业大量生产资料平均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是现在以及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精准播种决策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依据建立出的生产种植模型,实现对土壤肥力、种植空间、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全球稻区发生最广泛、最具毁灭性的水稻真菌病害。稻瘟病的爆发引起水稻大面积的死亡,每年造成水稻减产10%到30%,损失的产量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这严重威胁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由于稻瘟病菌快速变异的特点,目前依靠药剂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的方法无法高效的防控稻瘟病。近年来,随着水稻和稻瘟病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关于稻瘟病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唯一的天然宿主是家猪和野猪。不同CSFV毒株的毒力各不相同,但都会给养猪业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抗病毒策略为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胆固醇和脂肪酸的稳态对于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而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脂质代谢创造有利繁殖的环境,所以对胆固醇和脂肪酸的研究可以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病原菌、病毒、化学物质、环境因素等都可引起畜禽动物的肠道炎症,严重威胁畜禽的健康,给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动物肠炎的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引起腹痛、腹泻、血便等。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策略。而近年来益生菌被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充益生菌能够有效缓解肠道炎症,其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上皮紧密连接、改变肠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事关民生福祉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进入城市化时代,但城镇化的发展也导致大量的建设占用,尤其是对耕地的占用;同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的开展也使得部分耕地转化为其他类型生态用地,进一步压缩了耕地数量。中央多次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强调“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协调好
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即培育大穗型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现代生产中大穗型品种已被大面积推广种植,但由于弱势粒灌浆停滞期长、充实差、结实率低,导致其没有达到产量潜力。光合同化物是水稻灌浆物质的主要来源,其源端供应与库端代谢与弱势粒灌浆密切相关。生长素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其介导的顶端优势可通过影响强弱势粒同化物分配调控弱势粒灌浆。本试验选用两个库容一致但强弱势粒灌浆差异较大的大穗型
菊花(Chrysanthemum morflorium)原产于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世界鲜切花消费中仅次于月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菊花颜色绮丽,类型丰富,花型多样,植株形态多变,但关于菊花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较少。SBP-box家族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一类转录因子,参与了植株形态建成、花期、果实发育
近年来,罗非鱼逐渐成为国内养殖规模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但不同品系或不同家系间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罗非鱼的养殖时间、产量及出产规格,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罗非鱼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分子辅育技术加强罗非鱼优良性状个体的选育对罗非鱼的行业发展存在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个品系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主要摄食相关基因ghrelin、NPY、prepro-orexin和主要生长相关基因G
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已报道种类约200种,其中,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有引起水稻干尖线虫病的贝西滑刃线虫A.besseyi,为害草莓芽和叶的草莓芽叶线虫A.ritzemabosi,以及为害菊花叶片的菊花滑刃线虫A.fragariae等。本文对宁波口岸进境的荷兰东方百合以及日本植物材料上分离到的5种滑刃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鉴定以及基于rDNA 18S、28S D2-D3区和mtCOI基因的
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指植物从衰老组织中吸取营养物质供其他组织生长发育的养分保存模式,它对植物生长、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除了叶片养分重吸收外,植物还可以将更多的生物量和养分分配到根系以加强对养分的获取。氮沉降和降水改变等全球变化因子可能导致植物养分重吸收和地上地下营养分配模式的变化。持续的全球变化导致了许多地区的土壤氮有效性和干旱事件发生频率的升高。然而,全球变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植物养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