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对雏鸡小肠黏膜免疫损伤影响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肠对于禽类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黏膜免疫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动物摄入的日粮中含AFB1时,会导致小肠中含有较高浓度的AFB1,并且AFB1会对肠道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有关AFB1对动物机体毒副作用的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关于AFB1对小肠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选用1日龄科宝肉鸡健雏15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0mg/kg AFB1)和AFB1组日粮(0.6mg/kgAFB1)21日。用光镜、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术、SABC免疫组化染色和qRT-PCR等方法研究日粮中AFB1对雏鸡小肠黏膜免疫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AFB1对雏鸡小肠黏膜免疫功能影响的规律及作用机理。其结果如下: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雏鸡体重在7、14和21日龄时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AFB1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上皮脱落;吸收细胞微绒毛脱落,线粒体嵴断裂且内容物发生溶解呈空泡状,胞质电子密度降低,细胞连接不规则。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隐窝比值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1或p<0.05)(除7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微绒毛高度和7,14日龄回肠微绒毛高度;7日龄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隐窝比值以及隐窝深度以外)。试验期间AFBj组小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除7日龄十二指肠和回肠以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FB1组十二指肠固有层CD3+淋巴细胞比率在14和21日龄时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AFB1组十二指肠上皮和固有层CD3+CD4+淋巴细胞在14和21日龄时显著(p<0.01或p<0.05)低于对照组,而CD3+CD8+淋巴细胞仅在21日龄时显著(p<0.01或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期间,AFB1组空肠和回肠上皮及固有层CD3+、CD3+CD4+和CD3+CD8+淋巴细胞比率变化规律与十二指肠相似均在不同程度上低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试验期间,AFB1组回肠的IL-2,IL-4,IL-6和TNF-a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7日龄IL-2除外),而十二指肠和空肠的mRNA表达量仅在试验第14和21日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的IL-10 mRNA表达量仅在各个肠段21日龄和回肠的14日龄显著降低(p<0.05或p<0.01)。AFB1组的IL-17 mRNA表达量则在14和21日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以及试验期间的空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AFB1组的IFN-γmRNA表达量在试验期间的十二指肠,21日龄的空肠以及14和21日龄的回肠显著低于(p<0.05或p<0.01)对照组。试验期间,AFB1组的pIgR、IgM、IgA和IgG mRNA相对表达量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除7和14日龄十二指肠的IgAmRNA,7日龄空肠的IgAmRNA;7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pIgR和IgM mRNA;7和14日龄十二指肠的IgGmRNA和7日龄回肠的IgGmRNA以外)。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FB1组的IgA+细胞在试验14和21日龄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日粮中含有0.6mg/kgAFBi可致雏鸡生长发育受阻,引起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病理性损伤,IgA+细胞和IgA, pIgR, IgM和IgGmRNA的表达下降,T细胞亚群(CD3+、CD3+CD4+和ICD3+CD8+)含量改变以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7、IFN-γ和TNF-α) mRNA表达减少,从而损伤小肠黏膜免疫功能。
其他文献
舒泰由等比例替来他明、唑拉西泮制成,在国外哺乳动物麻醉方面应用广泛。盐酸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镇痛、镇静作用。舒泰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己在多种动物上取得了良好麻醉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朗读能力?怎样才能让这种兴趣与能力持续发展?我们采用了评价的方法。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摆脱教学低效率的有效办法。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如何加强平日诵读的评价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步,制定标准。朗读的具体评价标准必须提前告诉学生,使他们在朗读的时候有章可循。我们的具体标准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一、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应掌握一些方法    文章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阅读一篇文章,不光要搞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
清代戏剧家李渔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信焉。”由此,作文教学理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立意上求新    作文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在作文时,立意的创新,立意的求新,就是挖掘出“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或者说“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立意来。力求做到立意的不同凡响,具有新鲜独特的
知识的真正获得依赖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人的认识既不是主题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同理,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唯有学生积极地作为主体去活动,教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入小学,就学习语文而言,学习一篇课文,首先必须疏通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第一点就是“新的学生观”,提出了“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应该承认个体差别,挖掘潜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此,对学困生写作习惯的培养,要从其特殊性出发:对课外练笔,宁精毋滥,务求实效;流于形式,实不足取;对素材积累,应先课本内,后课本外,读写相联,由易到难;对审题、构思,应先放后收,反复
摘 要: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存在着不会说理的问题,因此,掌握一些分析说理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会就例说理,从而提高分析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具体介绍了就例说理的七种方法:由果溯因法、假设说理法、引用分析法、对比评析法、一分为二法、同类列举归纳法和比喻说理法。  关键词:议论 分析 就例说理    写议论文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应是议论文的主体。对事物要有正确认知,不要片面地、呆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