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日益增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当下,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农村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对其社会化机制产生重要影响。 现有关于“媒介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研究对象上多集中于城市儿童,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的较少;研究视角上多集中于分析媒介“内容”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从媒介接触的“行为”切入的较少;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分析电视、互联网产生的影响,分析手机、MP3/MP4、平板电脑等新型电子媒介的较少。在本研究中,笔者结合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理论,采取学科交叉的视角,通过对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行为与其社会化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 第一,电视是农村留守儿童拥有程度最高、接触最为频繁、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类型。留守儿童对传统媒介中的广播、报纸接触程度非常低,但对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新型电子媒介的接触程度较高。手机仅次于电视,成为留守儿童接触程度第二高的媒介类型。 第二,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媒介拥有的情况、媒介接触的时长、内容偏好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留守儿童对VCD/DVD、摄像机的拥有程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但电脑的拥有情况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每天接触电脑的时长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于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电影、漫画、网站的内容偏好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较之非留守儿童,工家河街道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冲动、孤独以及情感缺失的问题。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现有大多数研究结论的特点:较之非留守儿童,王家河街道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加大胆、更勤快、更遵守学校纪律、更团结同学、更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特征差异与其媒介接触行为显著相关。性别、年龄、是否独生、父母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存在差异的留守儿童,在媒介接触行为上也表现出差异。 第五,农村留守儿童媒介接触行为差异与其社会化状况显著相关,媒介接触行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产生影响。 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结论,对如何利用媒介接触行为对留守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