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批评在中国的流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qwjt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构批评是20世纪后半叶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它以大胆的怀疑精神、独特的批评策略开辟了文学批评的新领域,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西方解构批评为参照系,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小说的解构批评为对象,探讨解构批评在中国的发展、流变及其动因,从一个侧面揭示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以促进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建设的发展。 全文分三部分。在简单介绍了西方解构批评的发展及其基本立场之后,第一部分阐述中国对西方解构批评的吸纳,主要包括超越传统的二元逻辑、重新认识语言符号、借用“异延”等独特概念、模仿解构批评模式等方面。 第二部分,论述西方解构批评在中国的变异,这些变异形成了中国解构批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无“增殖”的传统阅读方式。由于汉语与西方表音文字有着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导致中国的解构批评不能采用“字词增殖”的“双重阅读”方式,而只能遵循传统的阅读方式,以把握文本意义为基础,寻找批评的突破点。(二)难以跨越哲学与文学的壁垒。中国的解构批评并未打破文学与哲学的边界,还不能实现两者的互读。(三)反传统而不反逻各斯。中国的解构批评提倡反传统,其最终目的不是推翻传统的逻各斯(中心)地位。(四)倡边缘又走向中心。中国的解构批评强调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边缘性”,其用意却是借“边缘”走向“中心”。(五)强烈的历史情结。以故事新读、故事新编等方式对中国经典文本作解构式阅读,从中发现新的时代意义。 第三部分,探讨解构批评在中国语境下发生流变的动因:(一)同 /左互八硕士学位论文 @MASIYIL’S THESIS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元社会转变,迫切需要一种极具革命锋芒的思潮来描述并推动这种转型,解构主义的引进契合了这一社会变化。 (二)“神化西方” 的心理态势,使以反理性主义而产生的解构批评,如同启蒙主义一样充当了中国人臆造的一个“西方神话”,发挥着理性主义的作用。(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行为策略。解构批评的思想启发了中国学者的民族意识,转而将解构批评作为抵抗西方文化殖民的武器。(四)中西意识形态、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汉字的特殊性使解构批评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阻碍,这是中国语境的必然制约。结语部分,评价中凶解构批评的意义。 本文认为解构批评传入中国以后,在实践中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这些变异在事实上形成了中国解构批评的特点。中国解构批评虽然存在着理论混杂、破坏面过大的缺陷,但是为中西文学批评的平等对话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策略,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针对基于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复杂产品的变型与分析,研究了产品模型建模方法和参数传递结构,提出了适合复杂产品变型设计的参数传递规则,确定了模型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
杜甫作为“尽得古今之体势”(秦观《韩愈论》)的集大成的诗人,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他一生评论过的80个作家之中,得他赞誉最高的前代诗人是庾信。相似的生活经历使杜甫成为
目的探讨肌筋膜触发点与脊柱相关病症的关系。方法给予针对触发点治疗1周,1周后加用脊柱病治疗,并评价56例患者治疗后3次不同时间的疗效。结果触发点首次治疗后即时疗效评价
“窥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指向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以及潜在的欲望诉求,它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隐秘性,成为吸引创作者的魅力所在,并与民间的禁忌文化以及当代大众文化
当前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生态效应日益减弱。如何使区域土地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是人们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解决此矛盾的一种主要手段,它既包括
对虚拟手在虚拟装配中的对象拾取进行了研究,根据手抓取物体时的物理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手简化面法向距离的碰撞检测算法:对虚拟手的各对象建立切平面模型,并利用简化面
出口信用保险属国家政策性保险,作为出口信用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扩大出口,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使本国出口商与其他国家的出口商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
与现行汉字的偏旁位置不同,古文字偏旁位置的变动常常并不能改变本字的意羲。因此,古文字的偏旁位置给人的印象多为“变动不居”。汉字偏旁位置由多变到稳定,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
<正>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自上而下,而是变成了多点对多点的立体网状结构。我们知道,并非每一条信息都能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在口耳相传中结出一张巨大的流行传播网。为什么
习语大都是富于生动形象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是语言的精华。本文所研究的习语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它们主要包括四字成语、俗语、谚语及歇后语。这些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