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CROPGRO模型模拟温室番茄生长过程的适用性及水分生产函数的推导,本文在东北寒区日光温室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番茄生长模型CROPGRO-Tomato模拟了不同灌水水平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基本思路为:首先设置不同灌水水平条件下的温室试验,目的是为了模型的校正与验证以及为温室试验水分生产函数的推导提供实测数据。然后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及验证,采用调试后模型的模拟结果推导温室番茄的模拟试验水分生产函数,并通过模型预测出最优的灌水方案。本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所有处理全生育期灌水上限为计划湿润层田间持水率,灌水下限分别为计划湿润层田间持水率的50%(W1)、60%(W2)、70%(W3)、80%(CK)。利用DSSAT-GLUE参数估计模块获得遗传参数的不同估计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番茄物候期、地上干物质量、冠层高度、鲜果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和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来确定该模型模拟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过程的精度。结果表明:(1)番茄遗传参数PODUR(最优条件下最终果实负载所需光热时间)的估计值具有较大变异性,变异系数为11.45%,受温室内灌溉、管理措施和温室环境等影响较大。(2)利用作物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处理试验数据进行模型校正,选用其余灌水处理试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时,总体ARE和nRMSE值最小只有8.66%和10.46%,模型模拟精度高于其他方案。(3)番茄LAI和土壤含水率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灌水水平越高模型模拟精度越高,模型无法准确的描述在温度和辐射量较高条件下,由于不同灌水水平所造成的温室番茄LAI和土壤含水率的变化。(4)留一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利用CROPGRO-Tomato模型模拟本研究两年不同灌水水平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生长过程,总体误差在10.5%~12.5%之间。(5)两年温室番茄试验Jensen、Minhas和Stewart模型水分亏缺敏感性指数依次为:结果期>采收期>开花坐果期>苗期,而Blank模型结果为:结果期>采收期>苗期>开花坐果期;两年番茄模拟试验Jensen、Blank、Stewart和Minhas模型水分亏缺敏感性指数顺序依次为:结果期>采收期>开花坐果期>苗期,这与实测数据推导的结果较为一致。通过CROPGRO-Tomato模型模拟情景试验得出,将CK处理苗期和开花坐果期灌水下限调整至田间持水率的50%可以增产3.56%,同时节约14.91%的灌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