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零价铁复合粒子对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a242269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且Cr(VⅥ)已经成为对土壤和水体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之一,Cr(Ⅵ)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修复已经迫在眉睫。本论文研究了纳米Fe-Ni以及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对某钢厂厂区土壤中Cr(Ⅵ)的还原-固定作用。通过设置土壤溶液pH值、纳米复合粒子投加量、处理时间、离子强度、共存阴离子以及腐植酸等不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对纳米Fe-Ni以及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还原-固定土壤中Cr(VⅥ)的影响。并根据Box-Beknhen设计原理设计了3因素3水平的15组实验,进行了纳米Fe-Ni以及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还原-固定土壤中Cr(VⅥ)的响应面分析,揭示了这些因素对其还原-固定土壤中Cr(VⅥ)的影响。本实验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土壤中加入0.3g纳米Fe-Ni时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最大,为99.91%;当土壤中加入0.6g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时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最大,为94.97%;(2)当土壤溶液pH值为4时,纳米Fe-Ni双金属复合粒子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最大,为98.93%;当土壤溶液pH为3时,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率最大,为97.66%;(3)纳米Fe-Ni和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修复Cr(VⅥ)污染土壤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2h,此时Cr(Ⅵ)的还原率最大,分别为99.69%和91.58%;(4)低离子强度促进纳米Fe-Ni和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而高离子强度则会抑制其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5)NO3-促进纳米Fe-Ni和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其余4种阴离子对其还原土壤中Cr(VⅥ)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阴离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6)土壤溶液pH<6时腐植酸对纳米Fe-Ni和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还原土壤中Cr(Ⅵ)的影响不显著;当土壤溶液pH≥6时高浓度的腐植酸会促进纳米Fe-Ni和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7)对纳米Fe-Ni和纳米Fe-Cu双金属复合粒子对土壤中Cr(Ⅵ)的还原动力学研究表明,2组实验中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内,1n(c/c0)与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而且其表观速率常数的大小表现出的规律与还原速率曲线中的规律一致。(8)纳米复合粒子还原土壤中Cr(Ⅵ)的响应面分析可知,纳米复合粒子投加量、土壤溶液的pH值和处理时间对土壤中Cr(VⅥ)还原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其影响顺序为处理时间>纳米零价铁复合粒子投加量>土壤溶液的pH值。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关于鱼类能在不同盐度环境下生存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育成熟的鱼上,而对于生命始源-胚胎的适应性调节研究较少。本论文选取河口鱼类中代表性物种大银鱼为研究
目前随着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也成为了各国的研究和应用的热点。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节
企业的成长性是公司管理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一直都是理论和实践中关注的焦点。企业的不断成长对对国民经济、资本市场、股东和债权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引导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启蒙教育,英语活动应立足在学习母语的基础
在建筑行业中,BIM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在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管理活动中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将BIM技术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体现的是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控,能够实时控
接触性皮炎缘于接触某种外界物质后,在其接触部位之皮肤粘膜上所发生的一种急性皮炎.笔者近几载以消炎止痒洗剂治疗本病,辄获疗效,兹总结如下.
在环保行业中,工业火炬长明灯控制系统是一个强耦合、大滞后、控制要求极高的非线性的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工业废气排放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目前绝大部分火炬根本无法实现
近年来,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因为桥梁数量的增加,更因为各个国家都面临着桥梁养护维修的高峰期。而损伤识别是健康监测的核心,它可以用来评估桥
基础经济学理论为金融机构采用公允价值会计进行财务报告提供了合理依据(Heaton et al.,2010)。所谓公允价值(Fair Value)指的是在资产或负债的交易过程中,熟悉市场交易情况
在清代诗坛上,袁枚曾以其“性灵说”诗论独树一帜,对流行于当时诗坛的各种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和扫荡,一改清诗风貌,影响深远,贡献斐然。袁枚的“性灵说”在乾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