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试验室青贮法、微生物学技术、化学成分分析、免疫分析方法等手段,研究在试验室自然发酵状态下微生物数量及霉菌种类的变化、霉变青贮饲料中霉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分析、霉菌平板抑菌、防霉剂实际桶装模拟发酵抑菌的研究。试验一,通过试验室青贮法和微生物学技术,研究玉米在青贮不同时期(0、0.5、1、2、3、4、5、6、7、8、9、10、14、22、46、76天)的pH值、乳酸菌、酵母、霉菌的数量及霉菌种类的变化规律。pH变化:玉米在切碎装填后的0.5小时pH下降显著,除了在7、8、14天有所回升外大多维持在3.7-3.8之间。乳酸菌变化:在0天和0.5天、0.5天和1天乳酸菌数量发生急剧的变化。1-8天乳酸菌呈稳定状态,此后几天呈规律性下降。酵母菌变化:酵母数量变化呈现不规则波动,0.5天有上升趋势,之后数量开始逐渐减少。霉菌变化:在0-1天霉菌数量呈缓慢下降趋势,1-2天急剧下降,之后呈规律下降,到第9天儿乎检测不到。霉菌种类变化:毛霉菌分别0.5天、3天、5天出现,几乎贯穿整个霉菌生长的过程。镰刀粉红菌0天、0.5天出现。曲霉菌只在0天出现。青霉菌在发酵开始一直持续到发酵的第二天且种类有两种,根霉在发酵第4天出现,一直持续到第9天。试验二,霉变青贮饲料中霉菌的分离鉴定及霉菌生长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霉变青贮饲料分离出5种霉菌,根据形态观察和显微镜观察进行初步鉴定和分子学鉴定,分别是毛霉、泡盛曲霉、米根霉、止青霉、斜卧青霉。在本试验中5种菌最适pH范围在6-8之间。5种菌最适温度范围在12-35℃。温度、pH联合作用对霉菌数量影响不大。试验三,采用平板抑菌法观察10种防霉剂对5种霉菌的抑菌情况。在抑菌数量上比较10种防霉剂对毛霉的影响,以双乙酸钠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丙酸、苯甲酸钠。综合10种防霉剂抑菌数量效果的比较,以苯甲酸钠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的比较均以富马酸二甲酯最低。试验四,采用桶装青贮添加方法对10种抑菌剂实际添加效果进行评价,10种防霉剂的霉变效果比较,以0.5%苯甲酸钠、10%丙酸钙、10%山梨酸钾最好,其次以2000g/M2食盐、30%丙酸钠、4%马来酸,2%丙酸、4%双乙酸钠。添加防霉剂对黄曲霉毒素含量并没有影响,添加2%丙酸、11%磷酸能明显抑制呕吐毒素的产生量。30%丙酸钠明显抑制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产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