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今后发展的一个定型阶段,高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努力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的能力和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内蒙古6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师资、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内蒙古高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在三、四年级开展“体育俱乐部”或体育选项课,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指导思想的认识上仍存在一定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多种教学思想并存的局面。(2)内蒙古高校在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力度不够。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健身、消遣娱乐、调节情绪、锻炼意志,喜欢的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上,男女学生存在差异。大学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集中在1-3次,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组织形式上,主要集中于和同学朋友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两个形式。(3)内蒙古高校在课外运动训练的发展不平衡,领导重视不足,投入资金匮乏,目前内蒙古有3所高校设有高水平运动队,其他运动队都是为了参加全区大学生运动会或单项比赛时才临时组队,通过临时集训来应付比赛。(4)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可以参加的运动竞赛有三种,即:内蒙古大学生运动会、全区大学生单项运动会和高校校内运动会。(5)内蒙古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以讲师为主。(6)内蒙古高校成立了新校区后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人均占有率与教育部公布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需要。
针对目前内蒙古普通高校体育的现状,根据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人才培养的要求,依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条例和文件精神,提出未来内蒙古高校体育发展的对策:(1)确立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2)开展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4)建立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目标体系;(5)开展校园体育节;(6)推动课外运动训练,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7)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和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