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传统研究历来把隐喻归为修辞学的范畴,视其为一种修辞手段。直到20世纪70年后,隐喻的研究才从单一的修辞学扩展到哲学、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最大贡献是揭示了隐喻并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修辞手段,而是人们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工具。认知语言学派认为隐喻是用某一领域的事物和经验表达另一领域的事物和经验。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出语言层面的修饰作用,更能够深入了解人类认知机制的运作特点。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揭示了隐喻的认知性质。对于翻译来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现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这一发现必将影响翻译界中对于隐喻翻译的研究。本文主要应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认知理论研究隐喻。该学派的核心理论是概念隐喻,即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并与此同时研究揭示中英隐喻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解释了不同国家隐喻存在异同的根本原因,即首先概念隐喻的存在基础是人类的经验,西方东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相同的经验、身心反应和认知从而产生了相同的隐喻,这使不同国家间的交流较为便利。其次,文化的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不同的概念隐喻,有些只存在于一种语言文化中而在其他文化中难以找到与之相对的概念,还有一些则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运用不同而造成些许差异,并因此而产生了种种翻译难题,而这些则需要译者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当今的翻译研究中,不乏对英汉语言的对比所做出的努力。然而,从认知角度探讨中英隐喻的文章并不多见,尤其在跨文化翻译策略方面的成果也尚数少数。鉴于隐喻在认知当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如能将其完美的移入不同文化,必能拓展对于人类思维、价值系统的认识,亦能丰富本民族语言文字。作者提出几点在语言间隐喻移植及翻译的应对策略。概括而言,隐喻与翻译紧密相关,既然认知是形成隐喻这种人类语言普遍现象的基础,避开认知谈隐喻的翻译显然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