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麦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特性以及栽培措施等。相对于遗传特性而言,栽培措施的研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耗时比较短。因此,栽培措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以氮肥运筹最受关注。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普通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笔者以2个普通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CN25)作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施氮量及施氮时期)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来研究施氮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这些品质性状包括:粗蛋白及蛋白组分含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微量SDS沉淀值、降落值等常用理化指标,面粉粉质特性指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以及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动态积累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的施氮量及施氮时期作用下,供试材料的各品质性状变异程度差异较大。两个品种都是以降落值的变异最小,粗蛋白的变异程度紧随其后。而反映面筋质量的面筋指数的变异相对较大,R210和CN25分别达到36.316%,29.314%。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的指标在两个品种中的变异都较大,除了R210的弱化度之外,其他的指标在两个品种中都超过了10%,最高的达到了33.186%(CN25的形成时间)。总体来讲,流变学特性指标的变异程度大于理化指标。2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供试材料的理化指标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在品种间变化不尽相同。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值、形成时间、弱化度随施氮量增加在品种间的变化不一。施氮时期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全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沉淀值、粉质质量指数及醇溶蛋白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1:1的方式,有利于提高GMP含量,但对蛋白质和干、湿面筋的含量以及沉淀值的提高都有阻碍作用;采用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干面筋的含量,降低弱化度,但不利于降落值的提高。3籽粒灌浆过程中,两个小麦品种的GMP含量的积累在施氮量及施氮时期的影响下变化不尽相同。随着籽粒灌浆的进程,R210和CN25的GM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增施氮肥有利于CN25的GMP含量的积累;氮素过高不利于R210的GMP含量在籽粒灌浆后期的积累;适量增加氮肥的用量有利于籽粒R210的GMP含量在整个灌浆过程中的积累。各种施氮时期下,R210的GMP含量动态积累规律几乎一致(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时GMP含量在灌浆末期几乎停止增长),表明,施氮时期对GMP含量动态积累影响非常小;CN25在各施氮时期下GMP含量动态积累规律差异较大,全施底肥是GMP含量的动态积累最佳施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