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日益成为众多新兴行业中小公司谋求更好发展的选择之一,近几年来新三板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我国证券公司大多为国有控股企业和非上市公司,部分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已经实现上市,如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等;也有少数证券公司选择了在新三板上市,如湘财证券和联讯证券。相比其他行业新三板企业,证券公司企业规模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从业人员也较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也趋于合理。因证券行业具有高风险、受经济形势影响明显、行业竞争激烈等特点,证券公司行业规范严格,受国家和地方证监会的监督和管理,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风险导向审计是目前较为科学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进而确定风险的重要水平,以风险为导向,提出针对不同风险的具体改进措施,并进行后续追踪审计,合理有效地降低内外部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风险管理。由于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实务操作中对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并不普及,较多应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现今我国新三板上市的证券公司数量不多,但正在持续增加,其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上需要不断改进和学习,使内部审计更有成效。论文通过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其发展历程,结合新三板证券公司中的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在新三板证券公司中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对其他已经在新三板上市或有意向上市的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方向。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着手,通过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文献,了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现状;其次,阐释新三板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界定和内部审计的理论,并具体分析在新三板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中实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一方面增强论文研究意义,另一方面为后文的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再次通过以Z公司作为具体分析对象,结合其所在的行业背景和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说明Z公司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设置及实施状况;最后总结分析Z公司内部审计流程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Z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改进建议,从而推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发展,特别是在新三板证券公司审计中的应用,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通过Z公司的案例分析,得出Z公司在日常经营中较重视风险管理,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流程和规定也较合理,但存在内部审计的覆盖范围不全面、企业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和人员培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落后和手段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拓展内部审计覆盖范围、强化内部审计服务职能、建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制度、优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等建议。Z公司也为其他已经上市新三板或有意向上市的证券公司提供了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首先,Z公司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对证券行业的风险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上设置了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管理部,还设有首席风险官一职。其次,Z公司的内部审核制度较为科学,稽核部审核过后返回给业务部门进行修改和补充,并需要通过内核会议、内核组长、总裁室的审核才能通过,整个过程中有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又经过了多次审核,有利于降低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