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讼学研究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讼学作为中国传统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官方的严厉禁止、不断打压下,却以较为秘密的形式,顽强地活跃于民间社会。可以说,它既充满了神秘感,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一法学的歧路旁支,在长期凝固化的舆论成见下,不仅当时的官府对之鄙夷不屑,就是今天,也往往被人忽视或误解。本文以明清讼学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我国古代民间广泛存在的以讼师秘本为载体的、教导民众参与诉讼的技巧之学作一浅探,尤以明清讼师、讼师秘本与讼学为研究重点。从诉讼理念演变、法律知识形成、法律职业分层、法律读本制作、诉讼技巧总结、诉讼制度演进等方面来探讨讼学的缘起、内容、结构、发展及其流变,进而揭示明清讼师、讼学和官方、当事人与民间社会在诉讼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即明清讼学的传播给当时民众参与日益繁多的诉讼活动提供了什么启示、方法、技巧和便利,对官方司法审判改革产生了什么推动作用,它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与方式是什么,它与中国传统法学的其他组成部分是一个什么关系,如此等等,从而使我们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明清社会讼学的庐山真面目。为了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对明清讼学作一动态的也尽可能丰富而全面的剖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1)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关于“讼”的价值理念的探讨,了解古代先贤不仅对“讼”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观念形态,而且对如何理讼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方略、技巧和制度,它扎根于传统社会的生活实际,有着丰富的实践内容,这是一种现实形态的讼。如此丰富多彩的讼的内涵,使得明清讼学智慧才有了成长的沃土。(2)通过对民间法律知识的形成与讼学传播的分析,我们发现广大乡村民众法律知识的普及,既有来自官方意志和民间主流意识的教化训导,也有来自书铺、茶馆、私塾等地由刁生劣监和讼师棍徒借助《邓思贤》、《公理杂字》、《萧曹遗笔》等构讼之书的传播与熏陶,灌输一些非主流的诉讼伎俩,这是明清讼学产生的知识基础。(3)通过对科举制度下士人出路歧异的分析,了解明清法律职业与讼师形成的制度背景,尤其是士人沦落到舞弄刀笔、包揽词讼和幕后操纵民间讼事的基本情况,以及讼师队伍的业务标准、层次和流变,这是明清讼学依存的社会力量。(4)通过对讼师秘本制作、版本概述以及主要内容介绍,使人们近距离了解讼师秘本的基本特质和内在构成,这是明清讼学最重要的载体。(5)通过对讼师秘本与律学著作、刑幕读本、案例判牍等
其他文献
中国英语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要不要教中国英语,怎样教中国英语。伴随着中国英语在中国的发展,这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热点
<正>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将于2015年7月28~30日在北京延庆举行,本届世界马铃薯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部主办,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延庆
大学生自杀是一个对其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并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更高的适用性和美观性的同时,对工程整体的质量性与安全性也更加重视。
随着现代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变电站的运营也加入了自动智能化大家庭,构建了智能化未来发展体系。在该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强调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安全高效是目前变电
除了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外,已出现连续多年减产趋势,而且粮食播种面积不断下降、库存减少等问题凸显,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认识和解决我
辩诉交易(或译答辩交易)制度,是源自美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一项独特的公诉制度,是一种与传统的公开审判不同的刑事简易程序,其主要内容为:控方(检察官)同辩方(被告人或辩护
热浸镀 Zn 及其合金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其在各种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已相当系统、深入。而对于其在海水中腐蚀行为及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镀层
南丰傩舞以其古朴、粗犷、豪放和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江西南丰
蒙古包是上千年来蒙古民族祖祖辈辈居住并传承至今的防晒御寒的居住物。它是游牧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时蒙古包文化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美学、民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