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规的司法审查 ——基于高校学位授予纠纷案件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法治进步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关于高校教育行政诉讼案件数量逐渐增多,这些案件涉及信息公开、纪律处分、学籍管理、学位授予等多方面。其中因高校不颁发学位证将侵害学生的基本权利,学位授予纠纷案件越来越受到关注。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九批指导性案例中的第38号指导案例,即“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和第39号指导案例,即“何小强诉华中科技大学拒绝授予学位案”都是典型的以高校为被告的学位授予纠纷类案件。这类案件的核心问题在于“高校拒绝授予学生学位所依据的校规是否与上位法规定相抵触”的司法审查问题。在判断是否相抵触时,理论界和实务界不少学者引入了“学术自治”的概念。而当下人民法院有权对高校校规的合法性以及事实过程中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已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可,但是关于司法审查的范围以及高校学术自治边界等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争议,值得关注。本文围绕高校学位授予纠纷案件中涉及学位授予条件的校规的司法审查展开,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第38号指导案例和第39号指导案例这两起典型的以高校为被告的学位授予纠纷案为切入点,并通过将“刘岱鹰案”与第38号、39号指导案例的对比引出本文重点探讨的主题,即高校校规的司法审查问题;第二部分以司法实践中的120起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按审理程序、年份、高校不授予学生学位的原因以及裁判结果对这120起案例所涉及的共207份裁判文书进行了分类,为接下来分析裁判文书所反映出来的如对高校校规审查缺乏统一固定的审查模式,对将纪律处分和学位授予挂钩校规的合法性判断标准不统一、不清晰,司法活动如何尊重高校自主权缺乏共识等问题做铺垫。第三部分为裁判文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以第二部分的120起案例所涉及的207份裁判文书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整理分类并且分析得出人民法院对于校规的合法性审查的基本思路以及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高校校规司法审查的展开,结合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高校校规的法理性质与法律地位等理论研究成果,从司法审查的必要性、范围、标准、方式以及判决结果的缺陷修正等方面对涉及学位授予的校规的司法审查提出思考与建议。本文认为,学位授予纠纷案件中高校不授予学生学位需要更加充分的合法性依据,学位授予设定的条件应满足实体和程序双重标准。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背景下,为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司法介入校规审查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这种介入应该是有限度的。法院在对学校做出不予授予学位依据的校规进行审查的时候应该着重审查相关校规是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标准,具体而言应从学位授予条件设定的实体和程序标准进行审查。在审查涉及学位授予的校规的实体内容时应在形式审查和合目的性审查的基础上,按照距离学术核心事项的远近不同对涉及学术标准的事项和违规类事项采用不同的审查标准。同时坚持比例原则,修正审判结果中存在的错误,确保兼顾保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尊重高校的学术自由。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文称《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昭示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段,同时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也为我国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渐开展,公民的知情权等基本权利不仅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热情,从而可以有效的抑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学生工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压力与日俱增。加上教育体制改革,高校编制受到限制,辅导员队伍的规模进一步受限。因此,我国高校便探索出了选聘研究生担任高校兼职辅导员这一有效方式。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引入,一方面缓解了高校学生工作压力,为学生工作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以
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为支撑,以其“三化论”为主要方法论,论述其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在科技英语中,由于书面语言居多,其词句更具体,更稳定,表达方式也相对简单,因此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关于科技翻译体现美学思想的集中讨论很少。实际上,优秀的科技文本及其译文也是富有美感的。虽然科技英语的语句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优美,但科技英语在阐述科学的规则和理论的同时,也在尽可能使用生动的语言去进行表达
一般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安排-学生写作-作文提交-教师纠正”的模式。但是,有些学生很少关注老师的书面反馈,他们反复在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这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对英语写作反馈方法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多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的反馈方法,如早期的教师反馈,伴随过程教学法出现的同伴互评,还有随着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关注而兴起的自我评价方式等,或它们中某两种的组合。研究表明每种反馈方式都有其缺陷。然
如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和深入,人们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日益关注。网络英语新闻作为人们了解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其翻译在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类英语新闻翻译能使不懂英语的国人也能获悉英文采集和报道的新闻,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经济形势、获取前沿经济资讯的有效途径。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主要针对《中国日报》爱新闻网经济类英语新闻的特点,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分别从名词化结构和
在《自然而然》的创作中,尝试运用中国长卷式绘画的方式制作二维动画。用中国古典哲学及绘画思想来指导本次创作,用中国特有的长卷式风格来再现本次创作。二维动画是当下大众流行的娱乐形式之一,具有广泛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然而在目前中国,用中国自己的思想、审美和绘画风格创作动画的成功案例还相对较少,给人留下中国印象的动画作品也相对较少,多数作品风格还是模仿欧美和日本。用中国独创的长卷式绘画风格制作动画
拍胸舞是闽南地区的一大特色民俗文化之一,在我国其他地区是没有这类舞蹈形式的,属于闽南地区的地域风格舞蹈特色。而拍胸舞的形成是由于多种文化的融合而积累起来的,并且在这一民俗舞蹈之中包含了较多闽南地区的发展历史,能够展现闽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形态变化。拍胸舞虽然在社会的前进过程中有所变化,以更好地融合社会大众的需求,但是其内在的文化涵养一直赋予其中,能够发现其传统文化内容,而且从拍胸舞的头饰能够非常明显地
交替传译的特点与形式使它成为一种较为普遍且操作性强的口译模式,容易为人们广泛采纳和接受,因此如何提高交替传译的质量日渐成为一个具有实用意义的问题。由于口译涉及信息输入、加工处理、信息输出等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与口译的质量密切相关,而交替传译本身又具有即时性、交际性和口语性等特点,因此交替传译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综述、实例分析等方法,根据笔者交替传译的真实经历,结合先前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的友好邻国,老挝一直以来都与中国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汉语也逐渐成为老挝人学习的热门语言。在汉语中,多项状语以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成为许多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平时作业、作文等,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老挝学生学习汉语多项状语的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全文共含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
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性倡议提出之后,海洋航线对于中国经济作用日趋明显。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现如今拥有374个海外军事基地,242个本土海军基地,其数量和建设经验远远超过我国当前基地建设水平。鉴于此,我军对于基地建设方面的英语资料需求日益攀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对当前船舶英语资料汉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翻译实践报告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为翻译素材,以非人称主语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