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同义形容词的行为特征研究 ——以Terrible,Awful,Horrible,Horrific,Fearful和Dreadful为例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同义词语义相同或相近,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难以正确区分其语义间细微的差别。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大量基于语料库大数据来区分英语同义词的研究在国内外相继出现。本研究主要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行为特征分析法对一组“可怕”类形容词的用法进行分析。首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一组“可怕类”同义形容词(terrible,awful,horrible,horrific,fearful,dreadful)的使用现状,发现非母语学习者在使用这组形容词时总体上存在困难,他们经常混用horrible和horrific,但他们对terrible,awful和fearful的用法掌握相对较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本研究基于COCA语料库,采用行为特征分析法探讨了六个同义形容词在语义结构和使用模式上的异同。研究发现如下:(1)这组“可怕类”同义形容词都倾向于与消极性名词和中性名词搭配。当修饰消极名词时,这一组词的语义差异较大,有各自独特的搭配倾向;修饰中性名词时,六个形容词之间的语义差异不如修饰消极名词时的差异明显,它们共享更多的语义重叠。(2)这组同义形容词大多数情况下用来修饰单数名词,但也可以修饰复数名词。它们修饰复数名词的倾向从高到低依次为:horrific>fearful>dreadful>horrible>awful>terrible。(3)这组同义形容词在句中都可以作定语和表语,但六个形容词作表语时表达的主观性存在差异。其中terrible,awful,horrible和dreadful表达的语义较为主观,fearful和horrific表达的语义相对较为客观。(4)通过考察修饰这组同义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发现六个词表“可怕”义的情感倾向从强到弱为:awful>horrible>terrible>horrific>fearful>dreadful。(5)通过考察这组同义形容词的不同语域分布模式,发现六个词表“可怕”义的正式程度从高到低为:fearful>dreadful>horrific>awful>terrible>horrible。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真实语料,采用行为特征研究法,解析了这组“可怕类”同义形容词的用法特征。同时本研究考察了修饰形容词的程度副词和形容词作表语时的系动词,丰富了同义形容词辨析的研究维度;其次,本研究再次证实了行为特征分析法对于研究同义形容词的有效性。此外,本研究对于词典编撰,二语教学和同义词辨析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全国城市范围内广泛确立的单位体制,将不同地域、身份背景也不一样的人们重新组合到一起,建立起了一个生产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单位共同体”。单位共同体借助于对于组织的依附使个体获得了精神上的认同和归属感。随着单位制的变迁,单位共同体也走向衰落。但是单位生活的“集体记忆”却保留了下来,集体记忆是群体认同的基本依据,是共同体合法性的重要来源。集体记忆的建构需要以传播媒介为基础,媒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影响,欧洲几乎所有孔院的汉语课堂都由线下改为了线上。笔者所执教的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院采用了ZOOM平台进行远程汉语教学,本篇论文便将远程交互式汉语课堂作为了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观察并记录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孔院三位新任志愿者教师的远程交互式汉语课堂。选取其中一位为样本具体分析该教师远程交互式汉语课堂的互动情况,并
歌剧最早源自西方国家,用演唱和表演结合的方式陈述。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歌剧的经验中,以我国的经济背景、时代背景结合文化传统、艺术审美则形成我们所说的民族歌剧。《再别康桥》打破传统歌剧形式,采用小剧场的演出形式,精简的道具,缩小场地规模,一切简化,这种新型歌剧规模,通过诵者的独白,不同角色的二重唱,独唱一样可以呈现一场精彩的歌剧表演。参演歌剧《再别康桥》的排练与演出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进一步体验歌剧的迷
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小丑(2019)》,讲述了患有精神病的喜剧演员亚瑟逐渐走向主流社会的对立面,引发哥谭市暴乱的故事。性格懦弱的主人公亚瑟在各种刺激下,残忍杀害包括母亲在内的6人,最终成为哥谭市暴动者们所拥护的犯罪领袖——小丑(Joker)。该电影通过叙述亚瑟的生活经历,展现亚瑟疯魔的过程和他的自我斗争,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边缘人物精神空间的变化。本文从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想象性认同和象征性
1984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仪式上,一幅书有“小平您好”的标语突然出现在参加游行的大学生方阵中,并在短时间内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共鸣,成为改革开放中最为鲜明的集体记忆。时至今日,这一口号仍旧频繁出现在主流媒体的宣传话语中,甚至于发展到但凡是纪念邓小平的新闻影像,就必然会出现与“小平您好”相关联的内容,其在改革开放宣传话语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此外,这一口号也为中国领导人的形象塑造与宣传树立典范,直
德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随着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增强而日益高涨。然而,两国对德国本土汉语教材的研究非常少,德国现阶段使用的汉语教材也较落后,由德国和中国的汉语学者分别编写的两册Chinesisch für Deutsche(德国人的中文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德国大学本科汉语教学的设计思路,是部分德国大学汉学或中国学的课程使用的教材之一,所以对这套教材研究的意义也不言而喻。语法的学习,对于所有语
本文以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中弹幕数量和播放量前五的音乐类视频作为研究样本,笔者通过进行案例分析、数据采集、采访调研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搜集、分析、梳理及整合,从传播学、心理学、艺术管理学等学科进行研究。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其在国内的发展十分迅猛,大有成为国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市场进入精细化运营模式,针对不同垂直人群的细分市场应运而生。社交互联网让分散的大众重新聚合与分流,形成一个个具有高度文化或兴趣认同感的小群体,圈层经济逐渐兴起。在此时代背景下,原本一直薄弱松散的文艺片影迷圈也伴随着自建民间组织如后窗放映的成立,到国家政策响应如全国艺联的诞生,再到网络平台的搭建如爱艺之城的上线这一过程而逐步趋于聚合与稳固,从圈层营销视角
贝多芬在变奏曲的创作过程中对变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对变奏曲的写作手法与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贝多芬《降B大调变奏曲》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该曲演奏的重、难点片段并提出相应技术专项训练;结合该作品创作的时代特征归纳总结出针对声音质量问题的训练方法;参照不同乐谱版本以及经典演奏家不同的音响资料,从演奏细节与音乐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合理地
中音萨克斯管协奏曲《Cyber Bird Concerto Op.59》是一首与多种音乐风格相融合的萨克斯管作品,本文将从《Cyber Bird Concerto Op.59》中萨克斯管声部的演奏分析入手,通过笔者对这首乐曲的多次排练、学习以及音乐会的演奏,来论述这首乐曲中所涉及到的音乐背景、演奏技法和与其他音乐风格相融合的特点,分析萨克斯管在音乐中所起到的独特性,并彰显了这首作品对于萨克斯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