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立法工作关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劳动立法工作,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许多保护工人权益的劳动立法主张,以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当时的左倾错误认识,出现了诸多左倾劳动立法政策和立法思想。随着,抗日民族战线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对劳动立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出发,确立了既依靠工人阶级又团结资本家,符合现实需要平衡劳资关系的劳动立法政策及法律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劳资两利”的基本劳动政策,改变了以往土地革命时期单方面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立法。抗日战争时期的劳动立法主要涉及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工人工资、劳动时间、劳工福利和劳动报酬及劳动争议的解决等内容。这一时期的劳动政策及立法注重平衡劳资之间的利益,各革命根据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了符合当时战争环境、有利于生产的劳动立法。
鉴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国民党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战争形势及各方面的逼迫,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两党在这一特殊时期都能以保卫国家为己任,精诚合作,在政策法律制度上相互配合,国民党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全民抗战的政党,制定出了有利于民族团结,抗战胜利的劳动政策,这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劳动立法相互融合,不断统一。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劳动政策及立法的产生与发展,回顾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劳动政策及立法。第二部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兴起及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政策及立法的新认知。第三部分比较详尽的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劳动立法。第四部分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政策及立法的社会影响及现实启示,这一部分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劳动立法与同时期国民党的劳动立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总结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劳动立法的实施效果及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