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热系统建模对弃风消纳问题的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供热方式是燃煤供热,燃煤供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促进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逐渐成为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多热源协同供热同样成为了倡导的供热方式。本文主要利用EBSILON建模仿真软件对接入清洁能源的供热系统进行了模型的搭建,在利用实际供热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供热时期不同供热方式下清洁能源的消纳量以及二氧化碳的减排量,最终确定了不同供热时期合理的供热策略。首先对蓄热罐与供热系统源-荷两侧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了相关研究,最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蓄热罐与一次网间接连接的方式。在该连接方式下得出相关结论:较高的蓄热罐罐内温度可以使热电机组热出力水平降低程度更大,极端情况下可以取代热电机组来满足热用户的热需求;在一定的罐内温度下,蓄热罐循环流量越大,蓄热罐提供的热量就越多,热电机组热出力水平就越低。另外蓄热罐容积越大,其所能储存的能量就越多,在某一出口流量下维持的放热时间就越长,相对而言,其建设成本也会随之增大,在建设投资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其次本文提出了风电协同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策略,并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完成了模型的搭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供热时期制定了相应的供热方式,结果表明:供热初期采用只利用蓄热罐供热的方式且该方式下风电消纳量最大;供热中期采用控制热电机组出力协同蓄热罐供热的供热方式,且该方式下风电消纳量居中,综合考虑是明智的选择;供热末期采用控制热电机组出力协同蓄热罐供热的方式,虽然该方式下弃风消纳量最小,但相比传统供热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另外对不同热电联产机组热出力水平下的电力、热力平衡及弃风消纳量进行比较得出,随热电联产机组热出力水平的逐渐升高,风电供热系统的弃风消纳量逐渐降低。最后本文提出了工业余热协同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策略,并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完成了模型的搭建。在此基础上,针对间断性与非间断性的工业余热在不同供热时期结合工业余热出力特性及不同供热方式下风电消纳情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业余热协同热电联产供热时,整个供热周期均采用控制热电机组出力,工业余热协同配合的供热方式较为合理。同时,本文提出了风电、工业余热协同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策略,并完成了模型的搭建。经过对不同供热时期不同供热方式下供热系统经济性以及工业余热利用情况、弃风消纳量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供热初期采用停运热电联产机组,利用蓄热罐协同工业余热完成供热,在该方式下实现了弃风消纳量最大化,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供热中期及供热末期均采用控制热电机组出力,蓄热罐协同工业余热完成供热的方式,在控制热电机组出力方式下虽然弃风消纳量以及工业余热利用量均有所下降,但是热电机组的安全经济性得以保障。
其他文献
换热器的颗粒污垢积聚会引发燃料消耗,导致流动阻力和维护成本支出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应对换热设备颗粒污垢的方法仍然十分有限。改性表面技术的发展为抑制换热设备颗粒污垢的积聚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尺寸为(30×30×0.2)mm3的316不锈钢试样上制备Ni-P-TiO_2复合纳米改性表面,并对该表面的表面性能进行分析。在室温下,通过在冷却水中加入粒径为50nm、浓度为1g/L的M
煤炭作为我国储藏丰富的常规化石燃料,其消费总量的50%以上被用来燃烧发电。碳烟被定义为煤、石油等碳氢燃料热解或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碳质颗粒,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工业生产具有很大影响。超细碳烟颗粒可深入到肺中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另外,碳烟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燃烧设备中碳烟的存在对其热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碳烟的生成过程以及影响碳烟生成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降低碳烟排放,提高燃烧设备燃烧
污垢的积聚严重影响着换热设备的传热效率,甚至堵塞或爆裂管道,也正由于其对工业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巨大影响,所以污垢积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准确检测污垢,是污垢抑制和清除的前提。周向导波具有对径向厚度变化敏感、应用便捷并且检测高效的优点,利用周向导波对管道内污垢厚度进行检测具有较好的前景。由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仿真、检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周向导波对换热管污垢检测展开了相关研究
潜热本身的高能量密度与其较好的操控性成为了储热研究的焦点,但也由于传统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的低导热系数,在实际应用中更是困难重重。多孔介质(Porous Media)具有特殊的网格化结构,泡沫金属(Foam Metal)作为一种骨架特殊的多孔介质,主要用途为强化传热,因此在辅助PCM提高导热率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泡沫金属的内部构造复杂且并不存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能耗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集中供热是目前建筑耗能里最具节能潜力的部分。通常在集中供热管网设计过程中,仅凭经验设计会使得管网前期投资增加,进而导致运行阶段存在水力失调的问题,难以满足管网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另外,运行调节过程中供热量和热负荷不匹配问题,使得水泵能耗过高,能源浪费严重。对集中供热管网进行管路设计优化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而管网的运行调节优化可以提高
空气源热泵作为北方清洁供暖项目“煤改电”方案中较为适宜的方式,具有高效节能、安装灵活和成本低等特点,然而在气温较低的寒冷地区仍存在压比大、结霜和排气温度过高等问题,导致制热性能衰减严重。对此,领域内众多学者提出了相关改善方案,其中双级压缩中间喷射技术是改善空气源热泵低温性能的有效解决措施。对该技术地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提高热泵装置的低温适应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因此,本文基于实验测试与仿真模拟,对系
传统的干燥方式虽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存在热效率低、热损失大、污染大气环境并且影响物料干燥品质等问题。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以多段塔式燃煤干燥系统为主,在干燥过程生成的高温废气直接被排出外界环境,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热泵因具有高效回收余热的优点,应用于干燥行业,可以有效回收干燥回风中的热量、降低干燥能耗、减小大气环境污染。目前存在的热泵干燥技术,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差值过大
季节性冻土在我国的分布面积较广,其面积占了约有全国总的国土面积的53.5%,随着一年中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冻土会随之不断地经历着冻结与融化的循环过程。所以在季节性冻土区施工时,需要考虑到冻融循环后土体力学特性的变化。在实际中,土体在有外部荷载的情况下发生冻融循环,所以在研究季节性冻土力学特性变化的时候,还原土体在冻融循环时实际的受力状态就尤为重要。本论文的试验材料选用粉砂,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将相对密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风力发电、输电线路、海底管道、海上石油平台及高速铁路等工程大范围的兴建,越来越多的大型特殊工程结构基于安全考虑都使用了锚固基础,尤其是大直径螺旋锚或螺旋桩基础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锚固基础的稳定性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大型结构的出现,对基础的轴向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工程结构的复杂化使得荷载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多。这些诸多原因使得螺旋锚基础的可靠性和安
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中,高层剪力墙结构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装配式剪力墙因其节约资源、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政策扶持,所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建筑业研究重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拼装过程中产生大量拼缝,预制剪力墙与拼缝的可靠连接对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推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必须对带有拼缝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因此研究带有拼缝的预制装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