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同步非对比剂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SNAP)序列三组图像分析颈动脉斑块的成分,研究斑块成分最佳显示序列,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有斑块形成的病人52例,分别进行双侧颈动脉3.0T MRI检查,包括横断位的Tl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of-flight MR angiography,3D-TOF)和SNAP序列,SNAP序列分为三组图像,分别为亮血图像(inversion recovery,IR图)、质子密度加权效果亮血图像(reference acquisition,Ref图)以及由Ref图为背景参考,于相位敏感重组反转相位后获得黑血管壁图像(correct real,CR图),MRI取82层图像,上述序列扫描范围、视野一致,序列层面间匹配良好,具体数值详见表3.1。对比分析T1WI、T2WI、3D-TOF、SNAP序列对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钙化(calcification,CA)、脂质成分显示的一致性,通过测量不同斑块成分在Ref、CR、IR三组图像中显示的面积,分析不同成分在Ref、CR、IR三组图像中显示是否具有差异性,然后分别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量测量,测量值包括斑块所在层面的最大管壁厚度、最小管壁厚度、平均管壁厚度、管腔面积、血管面积、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NWI)。运用IBM SPSS19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超声与MRI对斑块的诊断,超声与MRI对颈动脉斑块诊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SNAP序列与传统多序列对斑块内成分的诊断,SNAP序列与传统多序对钙化、脂质、斑块内出血成分诊断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76,0.803,0.499。3.SNAP序列三组图像对斑块内成分的诊断,斑块内出血、钙化成分在SNAP序列Ref、CR、IR三组图像中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斑块内脂质成分在SNAP序列Ref、CR、IR三组图像中显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斑块内CA、IPH与测量值的关系,颈动脉斑块所在层面斑块内CA、IPH与最大管壁厚度的相关性为(r=0.861,P=0.000)、(r=0.799,P=0.000)。5.斑块内脂质与测量值的关系,颈动脉斑块所在层面斑块内脂质与血管面积的相关性为(r=0.874,P=0.000)、斑块内脂质与管壁面积的相关性为(r=0.856,P=0.000)。结论:1.在诊断颈动脉斑块中,超声与MRI没有差异。2.在诊断斑块内成分中,SNAP序列在识别斑块内CA、IPH、脂质成分与传统多对比序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检出IPH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在诊断斑块内成分中,斑块内CA在SNAP序列中Ref组图像显示最佳;IPH在CR组图像显示最佳;Ref、CR、IR组图像对脂质成分显示没有差异。4.斑块内CA、IPH与测量值有相关性,颈动脉斑块所在层面斑块内CA、IPH均与最大管壁厚度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5.斑块内脂质与测量值有相关性,颈动脉斑块所在层面斑块内脂质与血管面积具有相关性;斑块内脂质与管壁面积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