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氯苯酚的三种电还原脱氯机理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氯化物,氯苯酚类物质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比如用来生产农药、染料、杀菌剂等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进入到环境中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于其较强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以及较低的生物降解性,氯苯酚类化合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该类物质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鉴于此,人们已经开发出许多高效的技术用于去除环境中的氯苯酚类污染物。在众多的处理技术中,电还原脱氯由于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易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电还原脱氯分为直接电化学还原脱氯、电催化加氢脱氯以及电化学介导还原脱氯。目前对4-氯苯酚(4-CP)的三种电还原脱氯方式的系统研究尚未有报道。此外,在水相中发生的直接电化学还原脱氯所需的过电位较高且对催化剂的脱氯活性要求较高,因此很难在水相中观察到4-CP的直接电化学还原峰。本研究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和金属分散剂,Pd(OAC)2为Pd的前驱体,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PdNPs(DMF)催化剂。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探究该催化剂对4-CP的电催化脱氯活性以及脱氯稳定性,并揭示电催化脱氯过程中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加氢脱氯机理。同时,研究了双氰基蒽(DCA)对4-CP及其他常见氯代污染物(氯仿、2,4-DCP)的电化学介导还原脱氯的催化活性和脱氯机理。TEM、HRTEM、XRD等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PdNPs(DMF)催化剂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4.0 nm,具有超细的纳米颗粒粒径。PdNPs(DMF)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ECSA)为40.8 m~2·(g Pd)-1,远高于商业Pd/C催化剂(28.42)和PdNPs(H2O)催化剂(17.89),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单分散的PdNPs(DMF)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催化产H*和储H*能力。PdNPs(DMF)电催化剂对4-CP显示出优异的电催化脱氯活性,且直接和间接还原途径均参与了4-CP的电催化脱氯过程。4-CP直接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的k值远小于0.5,表明C-Cl键的断裂遵循同步DET机理。在4-CP的间接电催化加氢脱氯过程中,H*abs和H*ads均具有活性,且H2也可作为还原剂用于4-CP加氢脱氯。PdNPs(DMF)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氯性能,恒电位电解5 h,4-CP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3%,kapp为0.0088/min。此外,计时电流曲线表明PdNPs(DMF)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脱氯稳定性。在较正的还原电位下,DCA从电极表面得到的电子被4-CPC-Cl键的还原裂解消耗,与4-CP的直接电化学还原脱氯相比,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同时,DCA对环境中的其他有机氯化物的电化学介导还原均具有催化活性。总之,本文对4-CP的三种电还原脱氯途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揭示了其中的脱氯机理。PdNPs(DMF)电催化剂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促进了催化剂表面的电子转移或增强了4-CP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脱氯过程中的内在能垒,从而促进了催化剂表面4-CP直接电化学还原脱氯发生。利用循环伏安法成功地区分了4-CP电催化脱氯过程中直接和间接还原途径,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作为今后电催化脱氯研究的指南。此外,DCA介导的电化学还原体系稳定且能量利用率高,在被有机氯化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方面极具潜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第四代核电技术以及聚变堆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推进,面对堆内严苛的环境挑战,ODS钢因其出色的抗辐照性能与优异的高温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之一的包壳候选材料。本文利用湿磨法球磨粉末和SPS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良好的ODS钢,为湿磨法大规模制备ODS钢提供了实践基础。通过改变ODS钢中的组分,系统的研究了合金元素Al与稀土氧化物La2O3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及轨道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发展愿景与发展进程中产生固体废弃物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如何因地制宜处理固体废弃物,合理利用弃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烧结弃土高性能砌块利用弃土为原材料,采用生物质燃料烧结而成。块型设计及制作上具有大尺寸、高孔洞率、高精度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可使用薄灰缝砌筑工艺,能极大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对连接砂浆的用量,减少热损耗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但作为一种新型
隧道是交通运输中关键的一环,而多年以来其工程设计却主要依靠工程岩体分级、工程类比等经验和半经验方法来进行。近些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并分析运用此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首先,对强度折减法和使用有限差分方法的FLAC~3 D的数值分析软件的基本原理及进行介绍,并展现了两者的特点。在前
本文对室温养护条件下,矿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PC,Geopolymer Concrete)基本力学性能以及钢筋与GPC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PCC,Portland Cement Concrete)进行比较,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进行了三种不同强度的矿渣-粉煤灰基GPC的基本力学性能实验,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结果表明,GPC弹性模量与PCC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FRP)以其高比强度、比刚度、耐腐蚀及耐疲劳等突出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但传统钢拉索因其自重大、易腐蚀和易疲劳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大跨桥梁结构上的应用。而FRP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代替钢材成为新型拉索的的热门候选,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随着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若干时期为了解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问题,通常修建双层桥面桥梁或并列桥梁,随之而来的便是相距较近桥梁主梁间的气动干扰问题。论文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铁路桥)及泉州环城高速公路泉州湾跨海大桥(公路桥)为实际工程依托,开展了大跨度公铁并行三幅桥面桥梁气动干扰效应研究,即分别针对主梁静气动力系数、涡激振动、颤振稳定性进行研究。
重金属铅(Pb)由于其持久性、难生物降解性、高生物毒性和潜在的生物积累作用被认为是极度危险的环境污染物,对Pb2+引起的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吸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率的环境修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单独的水热污泥生物炭和MnFe2O4作为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都不太理想。为了探究更高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型的重金属吸附剂,本研究主要以污水处理厂的脱水
MiRNA作为人类体内的调控因子,通过靶向mRNA发挥调控作用。miRNA的功能失调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众多联系。因此,研究miRNA与疾病的关联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致病miRNA预测算法旨在于通过计算方法,根据已知的miRNA、疾病相关数据寻找潜在的致病miRNA。随着miRNA-疾病预测算法研究的发展和相关数据的积累,在致病miRNA预测过程中,整合与miRNA相关的基因信息和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使得高层建筑具有轻质、高柔、低阻尼的特性。在台风作用下高层建筑易产生较大的风致振动,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及其居住舒适性。在台风登陆时,通过现场实测获取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数据,可以有效的了解建筑结构的运行状况。其中,结构风致位移响应是反映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振动状态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仪器设备的限制,高层建筑结构的动态位移响应无法直接测量。同时,实测数据的表达方式往往采用二维图表
水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水污染已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致命瓶颈。膜分离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技术,因而在一干传统水处理技术中脱颖而出。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一些短板,如对污染物的单一截留性,及膜不可逆污染导致的水通量衰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此,研究人员已经作出了相当的研究,以减少膜污染,保持过滤活性,如亲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