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传媒时代是一个众声喧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时代,恶搞文化凭借着它的另类在无远弗届的网络世界里上冲下突充斥着大众的视听。本文拟从现象和文化理论两方面研究恶搞,它的前世今生、形式内容展现出一幅表面百态图,表现手法、叙事方案牵针引线勾勒出它的创作特色,文化角度的发掘体现出它的深层内涵。恶搞文化是大众传媒时代典型的文化现象,它的强势进入对当下的文学现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它的产生、发展、高潮与式微能很好地体现大众传播对文化的影响,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文学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一方面恶搞文化否定一切,透着玩笑和不正经,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更年轻、更有活力、更为积极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形态因素,营造环境比创设经典更重要。在一个开放民主的国家,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恶搞文化所处的文化情境,梳理恶搞文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浅析恶搞所处的文化大环境下对文学可能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综述恶搞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形式、内容。第一节简要概述恶搞文化的前世今生,由零散的个人行为到一种文化潮流的发展历程以及恶搞文化流行的原因。第二节从历时性发展和共时性繁荣两方面概括恶搞文化以“时代”为划分标准的八种表现形式:文字、图片、flash、音频、视频、影视、山寨等等,并佐以例证。第三部分从表现特点、手法和叙事方案两方面探讨恶搞文化的创作特色。一方面恶搞运用戏仿拼贴手法对原本进行二次生产体现出寄生性特点;它创意搞笑的理念、戏谑的手法体现出娱乐化特点;低门槛的机械复制体现出模式化的特点。另一方面置换、挪用和反串等无厘头叙事手法以及狂欢化语言构成了恶搞的叙事版图。恶搞有积极、活泼的一面,也有消极、无建树的一面。第四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解析恶搞这种现象。恶搞文化的娱乐性、通俗性、流行性、日常性、大众媒介性等等特征都可以表征它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还是来自基层民众的草根文化;恶搞的创作主体是年轻人,反映了青年人的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心态:一切都可以怀疑、戏说、颠覆、亵玩,是一种流行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恶搞文化以绚丽夺目的画面和视频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视听。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分析在大众传媒时代恶搞对文学的影响和启示以及恶搞的出路所在。恶搞为文学批评开了一条新路,也改变和动摇了传统作家、学者的地位。恶搞无根的漂泊注定了它不会长久,顽强的草根精神又让其常变常新,它只有明白了破坏之后有所建树,才会有更宽广的出路和更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