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并列结构同项省略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ue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列结构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众多语言中的语言结构类型。同项省略是并列结构中的一种比较有特点的省略现象,不同语言中的并列结构同项省略模式大不相同。在并列结构的语言本体研究中,国内外学界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并列结构功能类型、构成条件、并列项语序、并列标记等方面。在对外汉语学界,关于并列结构的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并列连词、并列式复合词等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现代汉语中并列结构同项省略的习得研究还未引起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要求格外迫切。这就促使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钻研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范围。本文基于中外学者关于并列结构及并列结构同项省略模式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英并列结构同项省略模式对比,将其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并列结构同项省略的相关问题。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然后主要评述了前人关于并列结构以及并列结构同项省略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现代汉语中并列结构同项省略模式。主要从并列短语和并列复句两个角度出发,汉语中并列短语的同项省略主要分为体词性并列短语和谓词性并列短语的共有项的省略;并列复句的同项省略部分重点叙述了Sanders总结的同项省略模式,然后分别分析了汉语和英语中的同项省略模式,验证Sanders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同项省略模式是否准确,最后对比汉英同项省略模式,找出其异同点。第三部分是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制约现代汉语并列结构同项省略模式的因素,如并列结构的显赫度、语体、信息流向、完形效应等因素的制约。制约现代汉语并列结构同项省略模式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进一步探讨。第四部分是结合现代汉语并列结构同项省略的语言本体研究,根据留学生在课堂以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偏误发生的原因,并对并列结构同项省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教授留学生语言知识,从而减少偏误的发生。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运用了对比分析法、语料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现代汉语和英语并列结构的同项省略模式相对比,结合留学生在并列结构同项省略习得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力求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入重症监护病房的3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症患者的一般发病特点,血清镁水平与重症患者各临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
背景与目的:在临床正畸诊疗过程中,牙齿颊向移动常常伴随着牙龈退缩、骨开裂、骨开窗等牙周病变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为了深入研究其组织破坏机理并寻求对
海底浊流是将陆源泥沙物质输送到深海沉积的重要载体,是沉积物“源到汇”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浊流的随机性和强大破坏性,导致了实际观测资料的匮乏,因此目前对浊流的流动和
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不均匀分布,促进了异构网络的发展。异构网络的部署可以提高系统容量,缓解热点区域移动数据业务爆炸性增长的问题。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
5G移动通信开启了高速的信息传输时代,各种应用都增大了对频谱的需求量,使得原本比较紧缺的无线频谱资源变得更加匮乏。可见光通信的频谱资源丰富,不需要申请频谱执照,通过LED传输,绿色环保,因此在无线通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可见光通信也有一个缺点,它的传输速率受到LED调制带宽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合适的调制方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多种可见光中的信号调制技术,包括通断键控、PPM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人体第一道屏障,可以将异物和病原体阻挡在机体之外。皮肤损伤常常形成创口或创面,若不尽早治疗,不仅影响功能,还将成为重要的
目的:探讨miR-23c对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第一步:使用脂质体将miR-23c转染到U87细胞(处理组),同时用miR-NC转染U87细胞做为对照组。第二步:
现代湘籍作家黎锦明一生紧随时代前进,笔耕不辍六十载,著述颇丰,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创作历程既与整个社会的运动取着同一步调,又与现代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都市“侨寓
传统人机接口存在各自的一些局限,导致假肢的临床应用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而超声图像具有极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能够提供肌肉形态特征在内的多种信息。本文引入了一种新
照磨官,是属于首领官的一类官员,照磨这一名称,普遍出现于元朝。明初沿袭元朝官制,设置照磨官,并在洪武朝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将照磨一职设为明朝的正式官职。之后,在明朝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