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电弹性体典型结构的非线性力电耦合行为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qxq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活性软材料的研究逐渐兴起。活性软材料是指可以在外界激励下产生大变形而实现一定功能的材料。从力学的角度展开活性软材料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材料的行为与机理,并指导材料的应用,具有深入意义。介电弹性体是一类典型的活性软材料,它可以在外加电场下产生大变形响应,具有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质量轻、易加工制造等优点。介电弹性体在智能仿生、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驱动器、软机器人、盲文显示器、发电机和各种功能的传感器。本文围绕介电弹性体非线性力电耦合行为这一类大问题,具体到不同结构中的不同现象进行了研究,包括薄膜、充气薄膜、充气管和气球结构中的失稳,跳突和机电相变等非线性行为,并研究粘弹性、应力软化以及惯性和阻尼效应对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介电弹性体薄膜由粘弹性引起的非平衡行为。阐述了基于非平衡热力学框架和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耗散介电弹性体理论,结合流变模型建立了粘弹性介电弹性体的本构关系,模拟了介电弹性体薄膜在不同载荷模式下非平衡的演化过程,包括蠕变和松弛、力电失稳以及滞后现象。研究了介电弹性体薄膜的应力软化行为。制备了碳纳米管填充硅橡胶型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应力软化行为,基于伪弹性理论,建立了描述理想应力软化行为的本构关系,考虑极化饱和介电弹性体的非线性电场-电位移关系,将本构关系推广到力电耦合的情况,研究了具有应力软化特性的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力电行为。研究了VHB型介电弹性体率相关的应力软化和粘弹性行为,并结合伪弹性理论和流变模型建立本构关系,可以同时模拟应力软化和残余应变。研究了介电弹性体薄膜的跳突与变形演化现象。考虑材料的粘弹性特性,推导了充气介电弹性体薄膜的控制方程,采用打靶法求解了平衡变形,讨论了加载方式对薄膜变形的影响,计算了固定内部气体总量的介电弹性体薄膜变形随电压的变化。模拟了固定内部气体总量的球形介电弹性体薄膜在恒定电压下由粘弹性松弛引起的变形演化过程,薄膜在跳突后产生顶部凸起,并伴随中心处大变形引起的电击穿和环向负应力引起的褶皱,理论计算还原了实验中在固定力电载荷下随时间推移形成顶部凸起的动态过程,以及观测到的电击穿和褶皱现象。研究了介电弹性体管的共存态与机电相变问题。考虑材料的粘弹性特性,推导了充气介电弹性体管的控制方程,给出了管中鼓胀区与非鼓胀区的共存条件,计算了介电弹性体管随电压升高发生的机电相变过程,讨论了气罐尺寸和加载速率对相变电压的影响。保持电压为初始相变电压,模拟了由粘弹性松弛引起的机电相变过程,当气罐体积足够大时,鼓胀完全传播至另一端,管从小变形态平稳过渡到大变形态,当气罐体积过小时,鼓胀不能完全传播,管最终稳定在大小两种变形共存的状态,该计算结果与实验中观测到的完全机电相变和不完全机电相变现象一致。研究了介电弹性体气球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考虑振动系统的阻尼效应,推导了介电弹性体气球的动力学方程,计算了气球的平衡变形和固有频率,模拟了气球在突加电压和斜坡电压下经历跳突的动态过程。分析了介电弹性体气球在高频交变电压扰动下的受迫振动,从系统势能角度揭示了气球发生稳态振动与混沌振动的机理。当扰动能量较小时,气球围绕平衡变形“拍振”,阻尼力将振动转化为周期振动;当扰动能量较大时,气球可能发生伴随着跳突的混沌振动,较大的阻尼力可以抑制跳突,使气球围绕小变形平衡态振动,而阻尼力较小时,气球在跳突后围绕大变形平衡态振动。
其他文献
镁及镁合金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得到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但镁活泼的化学性质使其在复杂的体液环境中极易降解。为降低镁的降解速率并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本文采用阴极电沉积的方法在纯镁表面构建钙磷生物涂层。为加强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以及为涂层的形核提供更多位置,涂覆前在镁表面采取不同方式的预处理。在电沉积过程中通过控制制备参数调控基体表面状态及基体与电解液界面间的化学环境,深入研究纯镁表面状态、沉积温度与
Ni-Mn-Ga合金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温形状记忆合金,但其多晶脆性严重制约了合金薄膜形状记忆效应和阻尼性能的开发和应用。本文采用Gd合金化和晶化退火获得了塑性改善的细晶Ni-Mn-Ga-Gd高温形状记忆合金薄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系统研究了Ni-Mn-Ga-Gd合金薄膜的组织结构,相变行为,形状记忆效应和阻尼行为,重点考察了晶粒尺寸对马氏体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求解偏微分方程的间断有限元方法的最优误差估计性质。其中研究的方程为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的双曲守恒律方程和线性Korteweg-de Vries方程。本文中所研究的间断有限元方法是一类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的高精度数值算法,其优点在于对光滑解问题所得的数值解能以任意高阶逼近真解,同时对于间断解问题所得的数值解能够准确且清晰地捕捉真解的间断。因其优秀性质,间断有限元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
探究复杂系统的内在动力学行为有两种典型方案——时间序列和复杂网络,它们在各自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日趋完善,不少经典的统计量被用于刻画复杂系统的特征。但是,两种范式截然不同的分析视角使得在单一范式下分析和表征复杂系统难以得出全面的结论,这两种范式之间的转换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如此,目前提出的转换方法仍都缺少等价性方面的理论依据,两范式之间的转换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表征系统的内在特性还有待
Heusler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间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半Heusler合金(原子比为1:1:1)、全Heusler合金(原子比为2:1:1)以及四元Heusler合金(原子比为1:1:1:1),分别为A2、L21以及LiMgPdSn型结构。Heusler合金是一类特殊的材料并具有多功能性的应用,如半金属特性、高温铁磁性、形状记忆效应、拓扑绝缘体以及在能源和磁热方面的应用。Heusle
夹层结构通常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优良的隔声与隔热等特性,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等工程结构中。在极端的高温和噪声环境中,热应力、气动噪声与机械载荷叠加对整个飞行器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夹层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对结构设计具有深远意义。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集成电路以及智能系统和结构的快速发展,使能量收集技术为低功耗微电子设备和无线传感网络提供能源成为一种可能。本文提出一种分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提高,武器装备的突防越来越难;不具备隐身能力的飞行器将无法遁形,极易被雷达发现而遭到摧毁,无法完成精确打击任务。具有电磁吸收能力的材料可实现电磁波的低反射,应用在飞行器上,可降低暴露风险,实现雷达隐身的目的。为了满足超高速飞行器对耐高温吸波材料的需求,本文利用先驱体法制备了多种陶瓷吸波材料,研究了组分、尺寸和结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吸波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通过炔
钛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和能源化工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较差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严重限制了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通过在钛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一层高温防护涂层可以在基本不改变其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本文根据高温防护涂层的要求和合金元素对钛合金高温性能的作用机理,采用高温短时热浸镀结合低温
三明治夹芯结构因其高比刚度、比强度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中。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提出拥有更佳性能的三维点阵夹芯,并引入仿生梯度概念以使之性能更强、可设计性更高。梯度夹芯结构的可设计性提高的同时,其性能受结构设计的影响更大,对等效模型的要求也更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提出了考虑面板变形的波纹板及点阵结构的剪切刚度模型,基于实验与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所推导模型的准确性。结合梯度概念,对点阵结构的
轻质高强高导热铝合金是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封装散热基板用重要材料,但铝合金散热器的表面发射率低、使辐射散热能力差,而且在苛刻的海洋服役环境下抗腐蚀性能差,这制约了铝合金基板在高可靠、长寿命大功率电子器件上的拓展应用。如何提高大功率电子器件用铝合金的辐射散热与抗腐蚀综合性能,是该领域的关键课题。本文通过涂层成分与结构设计,提出纳米粒子辅助同步烧结微弧氧化技术、微弧氧化/旋涂(或电沉积)复合技术,分别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