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也要“争”第一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aj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睡前,孩子们穿上拖鞋,会把刚换下的鞋子靠墙整齐地摆成一条“长龙”。他们给这条“长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鞋子火车开开开”。每天排在第一的鞋子主人总是很神气,因为他是鞋子火车的“司机”,领着好多鞋子“车厢”一起开火车。没排上第一的孩子总有点遗憾,笑着说:“明天我要加快速度了。”
  最近这几天,起床后总是有孩子来告状,说他的鞋子被挪了位置。一开始,我以为是孩子记错了,也没当回事,就让孩子找回自己的鞋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有人来告状,我就随手做了一个简单的记录。发现,接连三天,午睡前排在第一的分别是雪瑶、尹泽、颖颖的鞋子,可起床后,排在第一的却都是小贝的鞋子。
  小贝的鞋子几次都是第一,是偶然还是人为,我有了对小贝送鞋子这个时段进行跟踪观察的想法。
  12点10分,午休时间到了,小贝飞速冲向洗手间,没过几秒钟又冲出了洗手间。生活老师正站在洗手间门口,看见小贝没小便就出来了,于是提醒他:“小贝,上个厕所再午睡。”小贝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飞快地进洗手间小了便,急匆匆地从衣帽柜拿出拖鞋。等他换好拖鞋,拿起他今天穿的黑色运动鞋准备去争鞋子“火车头”时,已经晚了。走廊上齐刷刷地摆了十几双鞋子。小贝对排在第一正在炫耀的阳阳说:“让我当一回火车头好吗?下次让你当。”阳阳一口拒绝:“不行,我都没当过。”小贝只能拿起自己的运动鞋放在了后面。
  所有孩子的鞋子都摆在了走廊上,鞋子火车已经有了长长的车厢,孩子们也都上床了。小贝还没进来,他正慢悠悠地脱着裤子。然后,趁大家没注意,溜了出去。他找到自己的鞋子,飞快地和阳阳的做了调换。
  案例分析
  1.看见孩子,了解小贝有争第一的情感需要
  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我发现小贝非常想让自己的鞋子做火车头,有争第一的需要。当他知道自己速度不如别人时,就去洗手间转悠一番,并不上厕所,想节省时间当上第一。当鞋子排第一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转而进行了一种不太公平的竞争。他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当第一,在和伙伴商量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就用了调换鞋子的方法,他没去考虑这样的行为是否恰当。
  2.看懂孩子,寻找小贝争第一的原因
  通过反思,我看到了自己教育管理的漏洞,为了提高孩子的能力水平,经常开展大比拼活动,这无意中强调了孩子之间的竞争。在鞋子争当火车头的活动中,我为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沾沾自喜,却忽视了那些能力稍弱又渴望当第一的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诉求。
  回应反思
  1.相信孩子,帮助小贝正确看待第一
  对于小贝调换鞋子这件事,我没有批评他。我正视他想当第一的情感需求,相信他能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行为。
  我轻轻走过去,摸着小贝的头说:“小贝,你的鞋子现在当上火车头了,可是,阳阳的鞋子就当不上了,它在哭呢!怎么辦呢?”他大概没想到阳阳鞋子的感受,一下子愣住了。我不着急,给他时间慢慢想,过了一段时间小贝才回答我:“那让我的鞋子当一会儿第一,等一会儿让它去后面休息,还是让阳阳的鞋子排第一好吗?”我再一次摸一摸他的头,笑着说:“每双小鞋子都有机会当火车头,真好!其实没当成火车头,在后面当一节快乐的小车厢也不错哦,你说呢!”他点点头,表示可以接受。
  2.支持孩子,推进“创意鞋子秀”活动
  换上拖鞋,摆上刚换下的鞋子是孩子一日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似乎约定俗成,每天都是摆成一条线。那么,是否可以换一个思路呢?比如摆成其他造型。我利用第二天散步的时间和孩子们谈起这个话题,他们非常感兴趣。有个孩子提出要把鞋子送到阳台上晒太阳,这个想法我觉得非常可行,马上同意当天就开始试行。孩子们把鞋子送到阳台,商量讨论,合作摆出各种造型,既可以让鞋子透透气晒到太阳,又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真是太棒了!
  送鞋活动慢慢变成了孩子们每天都十分期待的事情。没有人再去争抢第一,他们一起商量着摆出不一样的造型,每天都会上演一场“创意鞋子秀”,每一双小鞋子都在快乐地“闪着光”。■
其他文献
活动源起还得从一位大眼睛的小女孩祎祎说起。  “怎么了?不高兴了?”  “我想我妈了。”  “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妈妈吗?”  “我妈不让我跟她睡觉!”  “为什么啊?”  “让我自己睡一屋,我就想跟她睡!”  “妈妈是在培养你的独立性,很多小朋友都自己睡呀!”  “哼!”祎祎转身走了……  我这样劝看来不太合她心意。祎祎家新添了一个小弟弟,才四五个月大,经常看到祎祎妈妈带着小弟弟来接祎祎。所以,我大
芬兰幼儿园里的“自由”“慢”生活  如果是第一次进入芬兰幼儿园,许多人肯定会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自由”所震撼。首先,教师是自由的。他们拥有极大的教学自主权,可以自己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材料,园长基本不进教室听课、不检查教学进度。其次,幼儿是自由的。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游戏、交往、探究,可以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方式、同伴,从不被教师催着从一个环节匆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倘若用“自由”且“慢”来形容芬兰幼
在六一活动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后,决定开一次化装舞会。小朋友们各显身手,根据舞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特长,成立了很多小组,比如宣传组、主持组、妆发造型组、现场服务组、道具制作组以及安保组。可晓波虽然和我一起参观了一遍所有的小组,但他还是没想好做些什么。我有点担心,毕竟这是一次集体活动,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有收获、有成长。如果强行分配任务,恐怕有违尊重儿童的教育之道;但是如果一味顺应,难道真的
开学初,我园的建构区大致呈现出这样的景象:幼儿拿着积木敲敲打打,扔得满地都是,建构到一定的高度哗啦一下把积木推倒……建构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我们,对于建构活动又有多少真正的理解与认识呢?应该怎样支持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发展?  基于这样的现状,结合如何提高幼儿的建构水平,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园本教研活动。 
每一个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孩子们的礼物。有一年的教师节,中一班的孩子送给我一支他们亲手用彩纸制作的小花,上面还有一个二维码,扫过二维码,那里有孩子手捧鲜花祝游妈妈节日快乐的祝福。孩子们送花给我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快乐,他们盯着我的眼睛看呀看呀,看我的笑,看我的美,那一刻,我知道孩子们把心交给了我。过了两天,我走在楼道里,送花给我的一个小男孩儿突然拦住了我,问:“游妈妈,那花还在你的办公室里吗?”“我说
航航的黑白画  在一次《七色花》教育戏剧的活动中,我们请孩子们想象一下故事的主角珍妮要去的陌生地方是什么样子,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小朋友们用水彩笔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场景,只有航航小朋友整幅画用黑色水彩笔,画出了布满小窗户的黑色高楼。航航的画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航航说:“珍妮來到外国森林里天已经黑了,那里面有老虎,还有坏人住的6层楼房,坏人的楼房旁边就是监狱。这时珍妮心情很
动画片《三个和尚》是孩子们十分熟悉与喜爱的。我们尝试通过综合主题活动“三个和尚”,培养大班孩子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责任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幼小衔接中涉及的社会交往、生活能力以及学习品质等多方面内容。调查:我最喜欢的情节  开始,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前期经验调查表,了解孩子们最喜欢哪个和尚、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否知道和尚不愿意打水的原因和如何帮助三个和尚顺利打水。孩子们通过绘画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
我园建于1989年,在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园所文化——“做好群星教育,让每颗星星都闪烁出自己的光”,即把教师和幼儿都看作是夜空中独一无二的星星。每一位教师都是一颗启明星,用爱心和专业照亮幼儿的人生之路;每一名幼儿都是一颗新星,在教师的支持和引领下,闪闪发光。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园探索通过理念引领、价值唤醒、研究体验等举措,由外而内、潜移默化地让教
幼儿专注于”粘胶条”这个动作,并没有注意小胶条与厚重纸箱之间的关系。而这一过程,恰恰引发了教师对于书架粘不结实的担心,这正是教师“由己推人”的观察思路。当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境中遇到的问题之间产生了不平衡,幼儿会通过“同化”或“顺应”来减少这种不平衡,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只有出现不平衡时,儿童才有机会成长和发展。”因此,面对幼儿自主的探究游戏,教师需要从自己的观察中后退一步,以“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是一所与新中国同龄的示范园。自“八五”(1991年~1995年)开始就在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进行探索与实践,多年研究中,我们始终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幼儿园应该开展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经过近30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园本课程: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课程。  我们的综合艺术教育是“人文主题统领下的单元综合艺术教育活动”,是基于对幼儿发展的需求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