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德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以情动人,德育以理服人。人们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这一点来说,美育经常是德育的前导,而德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在美育中培养人的高尚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将德育包含其中,渗透于其中。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时代发展所需,国家建设所需。而美术正以其直观的形象,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心灵的震撼,并以其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给德育以很大的帮助,使人奋进向上、德艺双馨。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在教学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肖像艺术》这一课中,要通过对“父亲”这幅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作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画家以深沉的情感、巨幅画的形式、借用超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为此,笔者借用视频、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告诉学生:许多人曾在这个216 cm×152cm的巨幅佳作面前黯然神伤。老父亲古铜色的脸上是艰辛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缺了牙的嘴,不知扒进了多少粗糠野菜;犁耙似的手,端着一个破旧的茶碗,而这双手却不知耕耘出了多少大米、白面;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通过欣赏“父亲”这幅作品,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人、那情、那境。他们被质朴画面感染了,用一句句赞美的语言、一幅幅可爱的作品来赞美自己的父亲,或曾在生活中看到过的一些慈父。可能学生的画笔还稚嫩,但画中却是学生真情的自然流露,是他们灵魂深处对“父亲”一词最真实的表达。
  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艺术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能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活动得到显现。与此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在美育中得以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体现在一次次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所以,在每一堂美术课上,笔者都尽力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美育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进而去创造美,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净化,思想、情感、意志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们在主体性的各方面品质都十分活跃:他们好知、好学、好尝试;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笔者执教的美术课堂里,笔者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宽松而又有纪律的环境,支持和鼓励他们不断创新和探索,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自己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笔者尽己所能,努力启发和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
  培养个性品质与道德情操
  艺术以其独特的突破性,通过各种手段和感性、直接、快捷的途径,以直指人心的力量,与现实和未来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美术教学正是将这种具有独特的突破性的优秀作品呈现给人们,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个性的发展。法国作家雨果曾说:“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 短短数语,提示出科学与艺术的区别。科学的崇高,在于反映普遍性;艺术的伟大,则在于形成独特性。可以说,科学趋同,艺术求异,正是艺术生命之所在。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具有“情感带领作用”,美术教学也体现着自由表达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心理健康、乐观向上,丰富精神生活,这有助于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在教学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生命之源——水》一课中,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我国水资源环境的污染以及水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从自身做起,保护水资源,爱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课堂教学中,同学们欣赏晚一幅幅关于水资源被污染的作品后,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讨,使大家的感情得到了升华,进而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课后,同学们身体力行,组成小分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倡导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可塑性大、求知欲强。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修养和审美感受,陶冶其道德情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尽可能地展现人格魅力、回馈社会、热爱生活,从而进一步促进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结束语
  郭沫若认为,美育是德育的起点。他曾经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更应该引导学生从美术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对美术作品的创新做出社会性的评价,使学生们从美术作品中打开眼界、解读作品,进而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只有真正的美育,才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道德情操,进而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长江小学校)
其他文献
期刊
以前人们对混凝土工程,只重视内在质量,往往忽视了外观质量。随着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使用,浇筑出内实外美的混凝土结构是每个施工单位所追求的目标。以下论述是本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核心素养融入音乐赏析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赏析教学的目标  1.培养审美能力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唱歌的技巧,忽略了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地学习音乐,很难获得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学的情况有所改观。老师需要带领学生探寻音乐中的魅力,形成对音乐的认识。一首好的乐曲中所
针对当前军械应急保障中备件供应需求依据经验判断,从而导致保障不精准的现实问题,浪费应急保障资源,削弱部队战斗力。在对军械备件需求量进行分析时发现,军械备件需求符合间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巡检技术在变电站中广泛应用,机巡为主、人机结合未来将成为变电站巡检的趋势
近几年,公路工程建设发展很快,施工工艺和技术进步也大有发展.对工程施工质量也逐步有所重视。本文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施工.谈几点看法,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
在目前的作文教育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时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在批改作文时胡乱批改、随意讲评,而通过充分利用现今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资源恰好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既可以将已有教材上的作文资源当做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可以将教材内容当做基础,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自身发展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将教材融入其中。本文就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且根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