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与柔情并存 趣味与民俗兼具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研青少年校外文體活动中心(井研县青少年宫)美术教师,一级教师,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已有十余年。
  2007年作品《双吉图》入选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金色田园——四川井研农民书画展”;
  2014年作品农民画《橘香》参加“中国梦·情之乡土”——中国农民画大赛,并荣获优秀奖;
  2015年作品《童趣—踢毽子》《童趣—斗鸡》参展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15年作品农民画《民心所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
  2016年作品《霞光满天》入选中宣部宣教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公益宣传片;
  2016年作品《橘香》《放风筝》入选“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
  2017年农民画作品《孝当先》被福建省艺术馆收藏;
  2017年农民漆画作品《橘香》《春日》被福建省艺术馆收藏。
  即使你与她素未谋面,但透过她的作品,你也不难看出她画家一面的才情与母亲一面的温柔。
  她,便是井研众多农民画文艺工作者之一,蔡燕。
  在蔡燕的作品中,你总能看见孩子的身影,首先这与她的身份和职业有关。蔡燕,井研县青少年校外文体活动中心(井研县青少年宫)的一名美术教师,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已有十余年,同时她自己也是一名温柔贤惠的母亲。常年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她也被孩子们那种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性格所感染。正因如此,她的作品将女性天生自带的柔情与纯真、可爱与幸福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活泼顽皮的形象更是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趣味性,让作品呈现出动态的生活画面。最重要的一点是,蔡燕想通过孩子在画面中的存在,去表现家庭的美满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景象。
  蔡燕从小便喜欢画画,但读书期间却阴错阳差没能进入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工作后的第二年,她自考进入了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了两年美术,打下了一点美术基础。初次接触农民画还是在2007年初,她因参加一次书画展览而与农民画结缘。初次看到农民画时,蔡燕就被它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所吸引。素来酷爱家乡民风民俗的蔡燕当即便灵感突现,农民画这种形式不正好可以用于表现家乡的美景、风俗和人民生活的场景吗?同时这种艳丽的色彩也更容易表达出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于是,她从此便走上了农民画的研习之路。在学习期间,她多次得到农民画家李旭东、饶绍清等前辈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蔡燕原本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但自从开始研习农民画,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之后,她变得自信多了。2007年底,她尝试创作了《双吉图》《瑞雪》两部作品,没想到获得了老师们的肯定,并借此机会加入到了井研县农民画院,对她来说,这是她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
  蔡燕虽然从未在农村呆过,缺乏农村生活经验,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农民画创作。农村生活经验的欠缺让她习惯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她作品的题材大多来自百姓的日常生活及自己的生活琐事。例如,作品《放风筝》的创作背景便源于一次她和家人清明节外出踏青,来到郊外看到满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春风的拂动下此起彼伏,她禁不住感叹春的美丽。随行的儿子在这片美好的春光中,在田间手舞足蹈地快乐玩耍,看到这一幕,她瞬间便产生了创作灵感。于是这幅《放风筝》便产生了:春风徐徐,金黄的油菜花与粉红的桃花互相映衬,孩童手执风筝线在田间快乐地奔跑,小狗在身后追逐。这张画既是她孩子快乐童年的记忆,也是所有人童年的缩影。在创作时为了表现孩子的天真活泼,她把人物的造型进行了夸张处理,手脚放大,头部歪曲,虽看似不合常理,但这却正是农民画有趣的地方。
  后来,她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放风筝》这部作品初次创作时是用井研农民画的基本技法来表现的,画作材质选用的是传统的国画颜料和熟宣,技法上以平涂、接染、分染为主。二次创作是她在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福建省艺术馆承办的“全国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时画的。当时创作时,她在漆画家陈明光老师的指导下对画面的色彩、图案的细化都做了调整,采用漆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同时技法也更多样,“嵌螺钿”“贴蛋壳”“贴金银铂”“髹涂”等技法的运用让画面层次更加丰富。
  蔡燕对家乡的记忆是那黄澄澄、甜滋滋的橘子。她还记得在外地读书的那几年,每次放假回家时,同学们都会叮嘱她,“开学时一定要记得带一些你们家乡的橘子来,我们都爱吃,特别甜。”所以从那时起,她就对家乡的橘子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作品《橘香满园》便是这种情结的延伸。作品的创作背景源于有
  一次她路过集益乡雨台村,看到满山遍野的橘子树,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新的果香。在蜿蜒的道路上时不时还会有挑着橘子的果农走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种情景瞬间便吸引了她,此时她才知道,原来家乡的柑橘种植早已形成产业,许多农民因栽种柑橘都逐渐富了起来。《橘香满园》这部作品散发出来的香味是真正来自橘乡的橘香。
  作品整个画面用黄橙色体现秋的色彩。果农挑着水果,步伐轻快,笑容满面,表现了果农的自由快乐与辛勤劳动的充实满足,孩子第一时间带回橘子想让妈妈尝尝鲜,不仅表现了丰收的喜悦,也体现了孩子的孝顺、家庭的和睦。
  每年冬至一到,不管农村还是城镇,家家户户都会开始灌香肠、熏腊肉,这也成了四川人过年的习俗。于是蔡燕便在作品《丰年腊味》中借着“灌香肠”这个题材表现了四川老百姓的“腊味”生活。作品整个画面以红色为主,寓意着生活的红红火火,画面中的人物有的切肉,有的灌香肠,有的栓挂绳,有的搭棚熏肉,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快乐。
  多年的创作生涯不仅让蔡燕绘制出了众多精美的农民画,同时也让她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经验。谈及对农民画的认识,蔡燕表示,“农民画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表达,它更直接,更有亲和力。面对农民画,你不需要运用各种复杂的艺术知识去‘理解’,仅需敞开所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即可。”蔡燕认为,“农民画要想走得更远,在内容和形式上就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能千篇一律。因此,农民画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要深挖家乡的独特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之中。”
其他文献
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一定是妈妈,可是,我的妈妈却是个“大骗子”,你不信吗?请听我一一道来。  我小的时候最爱挑食,长得又黄又瘦,上幼儿园时,天天念叨着想学游泳,哪知道,这以后她一直拿游泳说事。那天,妈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大鹅蛋,中午煮熟剥掉壳放在我的碗里,我一看就不想吃。这时,妈妈突然问我:“唐诗《咏鹅》还会背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赶紧背起来。妈妈笑着对我说:“看!鹅可会游泳了,你不是
如果我们有心对当代文学的苦难叙事进行一番考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已选择性回避甚至抵触苦难阅读,但作家仍然层出不穷地进入苦难叙事这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他们的命意很明显:不在于煽情和渲染苦难,只在于通过文学的方式铭记与反思苦难。  《十月》长篇小说专号2020年第6期推出的杜阳林长篇小说《惊蛰》,以川北农村少年凌云青的成长史为主线,以“密不透风”的苦难叙事和随处可见的年代记忆
山城重庆,嘉陵江畔,浓荫如盖的黄桷树、爬满青藤的小楼……化龙桥南华村48号,那个此生难忘的小院。   1958年8月,我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刚满20岁。按我当时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进入中央美院本科继续深造,但我听说四川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油田,号称四川的“克拉玛依”。于是我就坚决要求到火热的油田工作。来到重庆后,却被留在了重庆美协(现在的四川美协)工作,后来才知道是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把我和吴强年介绍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庄園文物珍品馆”内有一套清中式紫檀木家具,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计有座椅八把、茶几四个、六角桌一张,共十三件,被博物馆视作 “镇馆之宝”,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  这套紫檀木家具有着一段传奇的流传经过。据调查,这套家具是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遗物。1864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后进入天京(即南京,太平天国的京城),其手下部将鲍超带兵冲进洪秀全的天王府,将这套家具抢回四川
朗诵/刘劲   元宵节,中华自古称佳节。   称佳节,全民欢乐,笙歌通夜。  今年元宵大减色,门万户守家宅,   守家宅,冠状病毒,城乡肆虐。   (二)   戰妖孽,中华儿女不畏怯。   不畏怯,全民动员,鏖斗不歇。   病毒扩散全阻绝,冠状恶魔尽歼灭。尽歼灭,大功告成,欢呼祖国。   简介   马识途   著名作家。   刘劲   著名影视演员、影视剧“周恩来”扮演者。
在所有中华诗词中,庄宏华最喜欢毛主席的诗词。他认为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富含远大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不乏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催人奋进,感染力极强。故而多次以毛主席诗词为创作蓝本,用不同的书法形式表现毛主席诗词的伟大精神。  军人,自古活跃于边关战阵,似乎与书法绘画这些文人墨客所钟情的形而上学的东西没有交集。然而,在新时代的人民军队里,却不乏文武双全的现代军人。原成都军区联勤部副参谋长、云南怒江军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这是习总书记多次在扶贫工作中讲到的一句话。  2018年金秋,我正在北京行政学院参加学习培训。当看到家乡四川省文联所属的《四川艺术网》刊登画家王开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精准扶贫为素材创作的巨幅中国画作品《习主席到凉山》时,我顿时感慨万分,夜不能寐,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年春节前夕2月11日凉山州的盛况。  这天上午,十分关怀凉山彝区贫困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从西昌出发,驱
青花这一同时承载着技艺性和精神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基于其媒材的特定属性,注定要同时涵盖中华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生活情趣的文化特质。  从广泛的审美创造活动意义上讲,生活创造、生产创造、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其中都蕴含着审美的因素,皆能构成审美创作的多维世界。从情感需要到审美发生,从认识需要到理性反思,从精神需要到德性追求,审美精神的多维追求得以呈现。无论何种艺术门类,其高阶审美意义均在于通过特定的语言表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广元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副高级职称)、编导。从事影视专题片、纪录片创作,作品获国际、国家以及多次获省市奖项。主创的电视纪录片《剑门蜀道》《华山背夫》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翠云廊》等作品多次获省优秀作品奖、宣传四川好新闻奖和巴蜀文艺奖;《蜀道使者》《家事》《剑门蜀道》系列、《华山背夫》《村有多美》等纪录片分别在中央、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