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必要性探讨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文章在对终身体育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学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会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缺乏灵活性、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畅和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压制这三个方面问题。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与能力,确实提升学生素质。
  关键词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和国家体育总局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800米和1000米的耐力测试中,大学生整体成绩不如中学生。当学生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其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往往不强,而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大部分人便与体育绝缘。对于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学校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终身体育与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受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而形成。在1965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提交了“终身教育议案”,提出“终身教育”的观点[1]。在知识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仅仅从学校获取知识是远远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整个教育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以使学生更好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学校体育教学。
  二、终身体育思想缺失下的体育教学实践误区
  (一)教学目标与方式缺乏灵活性
  学校体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与机械化的教学目标与方式密切相关。从我国开始实行学生体质监测开始,学生体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学校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然而,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设定及实现目标所需手段方式的探索却过于僵硬与机械。
  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有不少学校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各项标准当作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把诸如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800米跑等体质测量标准作为学生的考核项目。在各种标准和指标的压力下学校的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规定的考核项目,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张华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机械重复训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得不到培养,起不到促进个体终身体育学习的作用[2]。
  (二)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畅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会使大中小学这个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的设置缺少整体性与相关性,衔接不畅,不益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扩大体育教育的覆盖面,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体育课程衔接不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体育课程名称与大学衔接不畅,二是大中小学课程目标过于全面而不够具体,三是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低水平重复性与不连贯性[3]。
  以运动参与目标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高中阶段目标是自觉参与锻炼、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锻炼;大学阶段的目标是积极参与并形成自觉锻炼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织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4]。终身体育思想必然要从整体性出发,把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看作是一个过程,致力于各阶段体育教学的一贯性与连接性,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三)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限制
  在终生体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注重于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终生体育思想的缺乏易导致体育教师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学生被动的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限制,排斥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课中,学校的供给与学生的需求通常是不相符合的,学生喜欢的项目学校不教或是教授方式太过僵硬。著名心理学家Williams(2010年)指出,对于一般人而言,参加体育运动能使人的心理压力减轻,自我感觉良好,身体更健康。但我们的学校体育课从一开始便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体育知识与技能,不喜欢体育运动。
  三、结论
  文章论述了什么是终身体育与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指出在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会导致体育教学目标与方式缺乏灵活性、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畅和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限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把终生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学校体育应坚持以终生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把整个学校体育教育当作一个系统,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 梁立启,邓星华.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3.20(5):14.
  [2] 张华.终身体育观念偏差及其影响下的實践误区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5):456-459.
  [3] 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2):78-83.
  [4] 教育部.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5] 崔树林.“终身体育”阶段划分及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5):55-57.
  [6] 姚蕾.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4-6.
  [7] 贾洪洲,陈琦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J].体育学刊.2013.20(5):3-7.
  [8] 郑国荣.从“终身体育”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2):93-96.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高校羽毛球运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制约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其中,高校羽毛球现有教学条件的匮乏与大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需求日益扩大,是阻碍高校羽毛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社团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大学校园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展现出了大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促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展开。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一些方法,定会影响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因此掌握兰州城市学院体育社团的基本现状,探究兰州城市学院体育社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  摘 要 hip-hop街舞运动是一项新型的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吸引着广大大学生的目光,它正逐步走入大学校园,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健身hip-hop街舞所具有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协调性,增进健康,达到健身美体的效果,同时街舞运动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特
由于最近几年体育舞蹈课程被各大高校广泛引进,这门课程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这门课程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身心健康,而且为他们繁忙的学习生活提供乐趣.特别是
钓鱼运动作为一种时尚休闲的户外运动形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参与.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的教学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出现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如:
预习题案作为课前操作材料,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符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