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中资源拓展与利用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缺失是当下教育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方面全新的文化媒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方式与习惯,学生越来越远地背离自己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众多语文教师仍旧守着一本教材,进行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挤占了学生阅读的时间,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不知不觉地削弱了语文教学传承文化的功能。
  时代呼唤文化的回归。当代知名学者蒋庆先生认为:“中国人最怕的是亡文化,亡文化即意味着亡价值,亡价值则使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可能,是人类万劫不复的灾难。”因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承载教化使命的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的课题。新课程也呼唤文化的回归。“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充分拓展并有效利用课外资源,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彰显阅读教学的文化味。
  
  一、孕育文化情感
  
  有人说,一切人化的东西都是文化。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育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凝聚着炎黄子孙独特的人文品格。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或蕴涵哲理,或昭示信念,或启迪心智。《秦兵马俑》展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莫高窟》描绘出祖国辉煌的艺术瑰宝,《圆明园的毁灭》抒发对人类文明惨遭破坏的痛恨,《郑成功》显示出民族英雄的豪情壮志,《嫦娥奔月》诉说着人们美好的期盼……因此,语文教学要挖掘文化资源,积极搭建文化平台,努力创设文化情境,并通过情境孕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为学生的发展扎下深深的文化根基,为学生的发展积淀积极健康的文化情愫。
  下面是我县范水镇中心小学马式先校长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一个片段。
  师:在巴金爷爷的笔下,燃烧的是真情,是真诚,是永远都说真话的勇气。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真挚亲切,以情动人。在巴金的作品中,亲情是一曲缠绵的歌。请听——
  “你明白我这时的心情。我的确有千言万语,却无法把它们全倾泻在纸上……而且想到你,想到孩子,想到大家,这会给我增加勇气,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在任何环境下我要做一个值得你爱的人。”(《思念萧珊》)
  “在巴金的作品中,友情是一杯浓烈的酒,让人回味无穷——”
  “我的眼眶里至今还积蓄着朋友们的泪,我的血管里至今还沸腾着朋友们的血。在我的胸膛里跳动的也不止是我一个人的孤寂的心,而是许多朋友们的暖热的心。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我是靠着友情才能够活到现在的。”(《谈友情》)
  师:在巴金的作品中,乡情是一首诗,一首荡气回肠的思乡诗——
  生:(情不自禁地读起屏幕上的片段)“我多么想再见到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的障碍,会闯过一切的难关,回到我怀念的一切的地方……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谈乡情》)
  师:让我们把这缠绵的亲情、醉人的友情、浓烈的乡情融进文章,再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声情并茂地齐读)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马校长充分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巧妙地补充课外阅读资源,从巴金的作品中摘录了流露亲情、友情、乡情的片段,并借助音乐的渲染,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学生沐浴着文化的芳香,感受着不止是文学大师巴金的谦虚、真诚和人格魅力,更领略到文学大师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如果学生长期聆听、诵读、积累这些优美的文字,又怎能不热爱祖国的文化呢?
  
  二、浸染文化底蕴
  
  著名的文化学家皮尔森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战略》)可见文化是一种习得、积累、濡染、浸润、涵泳、创生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材料,充分展示文化的精髓,让学生自主咀嚼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逐渐实现由外而内的内化,不断浸染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位教师教学《黄鹤楼送别》,指导理解李白的惜别之言“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这段话时,先让学生抓住“誉满天下”、“兄长和老师”、“令人敬仰”等词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然后提出:“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出了这两句话字面的意思。作为一个读者,作为一个局外人,要把这两句话真正读懂,读透,我们必须将‘人品’和‘诗篇’这两个词放大。大诗人孟浩然有着怎样的人品和诗篇呢?”这时,教师介绍了有关孟浩然的资料:
  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称赞孟浩然洁身自好,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利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孟浩然的人品像高山一样让他怎么能够仰望得到。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称赞孟浩然清白高尚,性格率真、自由、洒脱。
  王维曾画孟浩然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名为“浩然亭”。后人因尊敬、崇拜孟浩然,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存诗260多首 ,诗与王维齐名。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称赞孟浩然的诗篇匠心独运,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
  上述背景知识的补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孟浩然人品与诗篇的了解,引导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重和仰慕之情。
  最后教师又补充了一组送别诗。在婉转悠扬的古典音乐中,学生诵读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真意切,回味无穷的送别组诗,引领学生徜徉在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中,汲取着民族的智慧,增强了文化底蕴。
  
  三、摄取文化力量
  
  如今,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就是文化的全方位竞争, “文化就是力量”比起“知识就是力量”来,更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哲学家赵汀阳认为精神文化的统治比起武力、政治和经济的统治更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它能够通过使其他文化作废而使其他心智作废。语文教师既要立足教材,解读文本的意义,又要拓展相应的资源,丰富文本文化内涵,并且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进行一次文化精神的旅行,将一颗颗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灵深处。
  有一位老师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坚定不移的信念之后,补充介绍了中外名人凭着坚定信念获得成功的故事: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巨著。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用60年的时间,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
  学生听完介绍围绕信念纷纷发表感受,有学生说:“信念是一粒坚韧的种子,无论经受多少风吹和雨打,总会开花结果。”有学生说:“信念是一把锋利的镰刀,无论经历多么漫长的岁月,总能收割理想。”有学生说:“信念是一叶扁舟,无论遇到怎样的风吹浪打,它都能带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还有学生说:“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把握人生的航程,创造生命的精彩。”学生对信念有了深刻的感悟,这种感悟终究会转化成一股成长的力量催促学生健康成长。
  
  四、拓宽文化视野
  
  语文教学只有植根于文化的沃土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学生广阔的文化视野方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课堂不再是狭小的天地,而成了生活的大舞台,变得越来越宽阔。阅读教学要站在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世界,放眼未来,既要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既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又要追求生命的个性化,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使学生的目光变得深遂,思想变得成熟。
  本人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引进多方面的资源,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崇高形象,感受盗火者真正的含义,感受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学中伴随着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音乐的响起,盗火绘画的展示,教师深情地朗诵道:“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不,你给予我们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我接着问:“普罗米修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认为还留下勇敢、善良、机智、顽强、无私……这时教师总结道:“是啊,他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火种,更是精神的火种。所以普罗米修斯名字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才有了英国作家拜伦的《致盗火者》,才有了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普罗米修斯》交响乐。过去,人们没有忘记普罗米修斯;将来,也不会忘记普罗米修斯。奥运圣火的传递,就是为了永远地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
  气势磅礴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色彩鲜明的绘画,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学生感受着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感受着盗火者无私、勇敢、坚强、博爱的品质,感受着希腊神话的璀璨光芒。课后,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捧起《希腊神话故事》,感受着希腊神话的博大精深,汲取着人类文明的智慧,视野变得开阔,心灵得以滋养,人格渐渐升华。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阳春三月,走进安顺市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园区已建成以万寿菊、桂花、红豆杉等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5000亩。以红心猕猴桃、红不软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
摘 要:计算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及应试的导向,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计算、厌恶计算,使计算教学陷入机械僵硬、枯燥呆板的误区。因此,加强计算教学课的改革,赋予计算教学活力,已成为当前课改的一个首要任务。  关键词:计算;情境;活力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数学教师应该对计算教学的目标、内容、价值取向作出新的思考,这就要求
摘 要:语料是指利用计算机收集、组织和处理的某一方面的语言材料。本研究对高一年级115名学生进行了语料阅读训练实验,把语料阅读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关键词:语料阅读;英语写作;实验研究    一、引言    国内众多学者对英语写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有不少学者对语料库进行了实践研究,如张彦琳(2006)、芦雪瑾(2007)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先哲用十六个字道出了成功教育的真谛。既然兴趣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新颖灵活的教法与形式多样的学法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一、精心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只有得到了热爱、
平坝县把集中建房点作为接受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开展农村集中建房为抓手,大力规范农房建设秩序,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教育部副部长鲁听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在发达国家已有200多年历史。聚焦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供启示。加强管理和服务。20世纪以前,由于人口迅速膨胀、失业与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5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贵州“单独两孩”政策调整的消息.当日上午,《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下称“条例修正案”)经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
冬春季扬尘一直是困扰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难题。据有关部门监测,北京地区春季沙尘中的20%~30%来源于本地裸露农田。为了减少裸露农田扬尘对城市环境的污染,2006年开始,
10月14日,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回眸我省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百姓最关切、最期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