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最好的老师”——韩真、周莉亚访谈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由上海歌舞团打造的红色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圈里圈外都称赞的一部佳作.而《电波》巡演的足迹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该舞剧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个高水平的主创团队,而其中的“80后”导演韩真、周莉亚,打破了红色舞剧的既定格局和传统观念,他们大胆地运用艺术手法、当代语言,带着他们对“谍战”舞剧的想象,打造了这部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舞剧.这次访谈就舞剧创作题材、“剧”与“舞”之间的关系、舞剧“戏剧性”、创作中的“种子概念”、文化“符号”的提炼、舞剧各部门统一的审美指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尤其在将文学剧本的戏剧逻辑转化并重新架构为可操作的舞台可阅读的台本、设置场景分镜头,以及舞剧结构方式、文化属性上的分析都很精彩.从《杜甫》的“动机编舞”到《电波》的叙事编舞,两位导演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对当下的自己发问,在保持单纯的创作动机基础上探索和尝试新的创作方向.
其他文献
在后工业化、老龄化、全球化等背景下,增加托幼服务供给成为全球性的政策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托幼服务治理模式存在显著的制度差异,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托幼服
学校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通过“一课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工作思路。“一课制”,就是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自愿申报研究课,集教研组共同智慧,一课多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1.行政推进,建立“一课制”研究流程  学校从研磨流程、研磨方式、研磨内容三个方面对“一课制”研究的实施进行了细化。研磨前,人人确定并上报“一课制”研究课题;研磨时,人人参与,并确
期刊
线上培训,如何在短时间内开发线上培训资源、构建优质课程?如何将外在培训任务转化为新任教师内在的学习需要?如何激发他们线上学习的强烈动机?如何有效促进学习真实发生?优
期刊
罗怀臻在访谈中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包括舞蹈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现人性.文学性与舞蹈性并不是矛盾的,越有文学性,就越具有舞蹈性,这两者绝不是对立的.文学家对舞蹈的介入,从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