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与其他知识交汇

来源 :数学金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中常出现多个知识点结合的问题,解析几何往往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且各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要求较高.
  (1)与数列结合的圆锥曲线问题.
  (2)与向量结合的圆锥曲线问题.
  (3)与导数结合的圆锥曲线问题.
  (4)与基本不等式结合的圆锥曲线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选择相应方法求解.
  例1 设圆x2 (y-1)2=1的切线l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当AB取最小值时,切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_.
  破解思路 本题涉及最值问题,可以考虑利用导数来研究.
  答案详解 设直线l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a,0),B(0,b),显然a>1,b>2,则可得直线l: =1.
  依题意, =1,即 = - 1,所以a2= ,所以AB2=a2 b2= b2. 设f(x)= x2,则f ′(x)= 2x= = = (x>2). 设f ′(x)=0,则可得x1=1,x2= ,x3= .
  又x>2,故当x∈(2,x3)时, f(x)单调递减;当x∈(x3, ∞)时, f(x)单调递增. 所以当b= ,a2= = 2时,AB有最小值. 故答案为 .
  例2 已知圆心在原点的圆O与直线x- y=4相切.
  (1)求圆O的方程;
  (2)若圆O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圆O内的动点P使 , , 成等比数列,求 · 的取值范围.
  破解思路 本题涉及向量的模以及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相应的代数条件.
  答案详解 (1)圆O的半径r=d= = =2,所以圆O的方程为x2 y2=4.
  (2)在x2 y2=4中,令y=0,得x=±2,所以A(-2,0),B(2,0). 设P(x0,y0)是圆O内任一点,则x20 y20≤4.?摇又由 2= · ,得x20 y20= · ,?摇整理后得x20-y20=2. 所以 · =(x0 2,y0)·(x0-2,y0)=x20 y20-4=2(y20-1). 因为P在圆O内,所以 · <0,所以 · ∈[-2,0),其中0≤y20<1.
  已知 =1(a>0,b>0),则点(0,b)到直线x-2y-a=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以大纲要求为基础,突出数学的核心方法和思想,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 文章将以“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内容为例,开展课堂教学探讨,提出几点建议,与读者交流学习.  [关键词] 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情境;探究;思维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该节内容中的消元转化解法对于后续多元高次方程的解法探究
[摘 要] 中学数学一直在改革,但是似乎一直走不出一个怪圈,越是改革越是复杂.近期,笔者参与了一次活动课交流,从交流中得到了一些想法,从而获得了对教材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反比例函数;理解;如何教  众所周知,一个教师最核心的本领是课堂教学. 北京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先生说:教师的两个主要任务是左手解题,右手教学. 但是相比而言,笔者觉得右手来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课堂教学
[摘 要] 数学教学就是思维的教学. 课本例题都是教材编纂者精心选出来的,只有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去理解教材意图,挖掘课本例题的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本例题的教学设计把“由角的数量关系判定直线的位置关系”贯穿始终,通过分解图形,暴露思维;类比实践,沉淀思维;梳理小结,提升思维;例题演变,拓展思维等环节,揭示了“怎么想”到“怎么做”的思维过程,凸显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易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初中数学;ARCS动机模型;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作为一种教学的重要的组织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易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大打
深化导数在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加强导数的应用意识.  本考点试题的命制往往融函数、导数、不等式、方程等知识于一体,通过演绎证明、运算推理等理性思维,解决单调性、极值、最值、切线、方程的根、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这类题难度很大,综合性强,内容新,背景新,方法新,是高考命题的丰富宝藏. 解题中需用到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
2014年高考已尘埃落定,许多理科考生,数学教师均对新课标高考数学(理科)卷二中的数列解答题}义论纷纷,学生都在抱怨,教师高呼超纲超标,笔者仔细观察,发现此题颇值得深入探讨.笔者就这个问题,从课标、教材以及其他省份的历年高考相关试题进行渊源分析与解法探索,现将我们的思考和读者一起分享.  对本题第(I)问的思考  首先对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来思考,《标准》中对等差、等比数
[摘 要] 求解与图形折叠有关的试题,除了要理解图形折叠的本質和基本特性外,还要掌握相应的解题策略. 文章对图形折叠进行详细解读,并深入探讨相应的解题策略,开展解题反思,与读者交流.  [关键词] 图形折叠;几何综合题;解题策略  图形折叠一直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其主要原因是通过图形折叠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在图形折叠的动态过程中还蕴含着深刻的知识本质,问题的分析探
[摘 要] “学材再建构”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删、调整等,引导学生整体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从而成为数学教学中涵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向和主要途径.  [关键词] 整体架构;数学思想;方法引领;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摘 要] 新课改以来,学科素养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学科素养体现在方方面面,就数学而言,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学科素养的范围,而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应当落实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去. 本文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入手,从多个方面剖析如何培养和提升数学学科素养的能力.  [关键词] 学科素养;培养;认识  背景介绍  数学学科素养是教师通过日常的数学教学和实践活动,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
[摘 要]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是思维生长的燎原之火. 在课堂中,教师的问题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深度,也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决定着学生后续发展的高度和持续度. 本文基于问题导学的价值达成策略,结合初中数学课程的特点进行一一诠释.  [关键词] 问题;思维;初中数学;优化;课堂;策略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是第一教学资源,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而问题更是这一教学手段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