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案”为语文学习引航领路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仅为5%,教师演示学生记住率为30%,学生讨论的记住率为50%,学生教别人的记住率为95%。如何将课堂变为学生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教学环节的重构。我们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学原理,结合“自主学习、精讲活练、当堂达标”的和谐教育原则和“预习、讲授、练习”的课堂教学主张,针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程设置的要求,使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有效的转变,形成了我校新课程理念下鲜明的教学模式——“前位延伸、互动教学、当堂检测整体建构三案教学”,简称整体建构三案教学。
  一、前位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并教会学生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编印下发预习案,引导学生课前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课堂结构、重点难点,基本明晰教学疑点热点,让学生通过预习学会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预习案上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成具有引导作用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入研读教材并拓展学习领域,针对问题涉及内容,后面设计几个预习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预习情况,同时教师经过简单批阅,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
  二、互动教学:以讲学案为纲,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讨论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课堂教学的知识在互动中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再也不是被灌输的对象,他们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渴望展示的成果。因而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互动教学体现在预习反馈和精讲探究两个环节中。第一环节预习反馈,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预习案的检查以及学生问题的汇总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指出发生错误的根源,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回归到基础知识,也可以有侧重地让学生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该环节时间约5分钟,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达成预习的教学目标,同时了解学生对本知识还存在的问题,为第二环节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环节精讲探究,根据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重点地进行精讲探究,以弄清学生还没有掌握的或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班级、学科、教师、学生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凸显互动是其基本要求。可以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可以合作探究、可以教师点拨、可以师生互动等,但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感悟情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解决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该环节约25分钟,重知识的应用。该环节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交给学生,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讲了,应该是精确点拨,一是语言要“精”,二是内容要“精”。
  三、当堂检测:练习考试兼以纲要图表对教学整合,师生独立或合作完成。重在体现当堂落实、减负增效和整体构建知识体系的思想。目标在于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巩固知识,并通过纲要信号图表构建知识体系。约10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检测案,在做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范围的互动,发现甚至验证事先预测的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最后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纲要信号图表进行整合提高,重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知识的融合应用和注意事项的强化,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公布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终于走出了作文批改中封闭式的误区,终于找到了一种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文批改方法——“三三制”作文批改法。  这是一种分组批改作文的方法。因为每个小组由三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每次批改三篇作文,每篇作文经过三遍不同学生的批改,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建立组织。在第一次“三三制”批改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每个小组由邻近的三个学生组成,设立组长一人。  
期刊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呢?我认为良好的读写习惯对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样看来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古人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今人徐特立又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实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良好习惯,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日常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在必修课课时少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既要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要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课程安排,合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自学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学习时间,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归纳总结,力求有利于课堂教学。  一、
期刊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若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叠起的悬念,就像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往往能紧紧吸引读者目光,大大吊起读者胃口,产生摄人心魂的艺术效果。下面就例谈几种设置悬念的方法:  一、题记设悬,引人入胜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引发读者想象的美妙意境,刺激读者迫切的
期刊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进入一些误区。高中语文新课程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怎么
期刊
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最近几年考查的一直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讲究审题,扣题,学生要想得高分首先要做到不偏题,不离题。结构再合理,语言再华美,一篇作文要是偏题也得不了高分。一篇文章如何做到有“心”而不偏“心”呢?  首先,审题要准确,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新材料作文的要求都是“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角度可能会有多种,但是我们要找到最切题的角度。新材料
期刊
一、课前备课要充分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不少教师在备课时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这样是很省力,但效果决不会好。教学参考书,顾名思义,是仅供钻研教材时参考的,不是供教师照搬的,怎样备好课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备教材。就是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2.备学生。每个班级学生各自情况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力素质,从而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改革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亮点,触及到课程结构的调整。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各校响应课程改革号召,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但因为校本课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欣赏到文学语言美、人物形象美、作品意境美,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逐步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给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穷的创新源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运有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和教学手段的整合,以达到语文
期刊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现在我校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下面,我结合本人的实践经历谈几点肤浅的感受,与大家共勉,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设计学案时,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