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1986年迈入农广校的大门,历经24载的春夏秋冬,从一名年轻的女教师,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女校长。24年来,作为农民的贴心人,她的足迹踏遍了泰来的每一片热土,赢得桃李满园。作为一名校长,她把“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潜心打造“农民品牌学校”;作为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她忠实履行人民赋予的权力,巾帼不让须眉,用柔弱的肩膀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虽没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用勤劳的耕耘赢得了泰来22万农民尊敬的目光。她就是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温凤英。
自1996年任校长以来,温凤英连续13年被省、市农广校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获省农牧渔业厅“特殊贡献奖”;多次获省农业科技进步奖、丰收计划奖;2001年被评为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连续13年获县政府记功、嘉奖和模范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三届“十佳公仆”、“科技优秀拔尖人才”。在她的领导下,泰来县农广校1996-2008年连续13年被省、市农广校系统评为先进办学单位;2001-2008年连续8年被评为市农业系统先进办学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被中央农广校授予 “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同时她本人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齐齐哈尔市政府授予27届劳模大会“先进集体”。这些成绩是对泰来县农广校及全体师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温凤英这些年工作成绩的肯定。
积极探索办学途径,竞争中打造“农民品牌学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广校这一特殊的教育行业也发生了悄然变化,生源逐步减少,办学困难重重。为了守住这块阵地,发展好农村广播电视教育事业,温凤英和农广校全体教师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使学校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她的带领下,农广校为泰来县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型人才。为了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温凤英积极和主管部门联系,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通过积极主动的奔走,最终将乡村干部培训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了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考核目标。面对近些年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她拓宽思路,深化改革,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使农广校办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以农业中专为基础,向两头延伸的良性办学格局。截至目前,泰来县农广校已培养本、大中专毕业生5860人,开展绿证及初农教育8200人,每年深入乡、村、屯开展3万人次以上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全县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农广校被泰来县委、县政府批准为泰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全县农村干部素质工程升级培训工作。在全县10个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设置了18个教学班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同时,温凤英还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使学校增设了科技大篷车等先进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推动了农广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以农民培训为要务,推广农业新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新技术,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发挥农广校学员在农村的带动作用,温凤英始终坚持把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任务。首先是深入基层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她带领教师长年深入乡、村、农户,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活动,通过现场讲座和利用直通车上的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等先进教学设备,生动直观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受训农民均掌握了1~3门农村实用技术。同时她组织学员积极参加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活动。利用农广校学员遍布全县乡村,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积极与县乡农业部门协作,组织学员参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学员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了周围3万多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在水稻优质品种和花生大垄双行技术推广上,农广校学员的带动,使全县水稻品种优质率达95%以上,花生大垄双行面积达60%以上,亩增收150~200元。近年来,通过农广校的培训,全县7500多新型农民成为村里的技术骨干,农业科技含量提高了5个百分点,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村干部、农民技术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科技素质。
拓展服务领域,勇挑社会重任
2004年农广校被批准为泰来县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一片新的广阔天地呼唤着温凤英,她果然不负众望,以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和服务农民为基点,坚持“引导性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单、定向开展”的原则,采取“请过来、走下去”和中心城镇集中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全面推进了农民工培训工作。
温凤英带领农广校教师先后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使农民掌握了外出务工的技能,增强了“要想富,出劳务”的思想意识。她多次到外地开展劳务对接,先后与大连景宏中介服务公司、北京保安公司、沈阳东响集团、辽宁文成木业公司等28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确立了农广校的外埠输出基地。在她的努力下,“阳光工程”又创造了新的辉煌,她也被称为“播种阳光的使者”。
泰来县农广校在温凤英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农业科技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阵地。农广校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风气良好,办学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农民的品牌学校。目前,全县农广校毕业学员中,有的成了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有的成了乡村的主要领导,有的成了种植大户、高产大王,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有用人才和中坚力量。超人的付出,骄人的成绩,展现了温风英对农业广播电视事业的责任感和情系“三农”的热情,正如她曾经说过的那样:服务“三农”是我的本分,这项工作没有止境。
黑龙江省农广校
泰来县农广校
自1996年任校长以来,温凤英连续13年被省、市农广校评为先进工作者;1999年获省农牧渔业厅“特殊贡献奖”;多次获省农业科技进步奖、丰收计划奖;2001年被评为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连续13年获县政府记功、嘉奖和模范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三届“十佳公仆”、“科技优秀拔尖人才”。在她的领导下,泰来县农广校1996-2008年连续13年被省、市农广校系统评为先进办学单位;2001-2008年连续8年被评为市农业系统先进办学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被中央农广校授予 “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同时她本人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7年被齐齐哈尔市政府授予27届劳模大会“先进集体”。这些成绩是对泰来县农广校及全体师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温凤英这些年工作成绩的肯定。
积极探索办学途径,竞争中打造“农民品牌学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广校这一特殊的教育行业也发生了悄然变化,生源逐步减少,办学困难重重。为了守住这块阵地,发展好农村广播电视教育事业,温凤英和农广校全体教师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使学校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她的带领下,农广校为泰来县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型人才。为了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温凤英积极和主管部门联系,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通过积极主动的奔走,最终将乡村干部培训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了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考核目标。面对近些年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她拓宽思路,深化改革,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使农广校办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以农业中专为基础,向两头延伸的良性办学格局。截至目前,泰来县农广校已培养本、大中专毕业生5860人,开展绿证及初农教育8200人,每年深入乡、村、屯开展3万人次以上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全县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农广校被泰来县委、县政府批准为泰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全县农村干部素质工程升级培训工作。在全县10个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设置了18个教学班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同时,温凤英还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使学校增设了科技大篷车等先进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推动了农广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以农民培训为要务,推广农业新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业新技术,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发挥农广校学员在农村的带动作用,温凤英始终坚持把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任务。首先是深入基层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她带领教师长年深入乡、村、农户,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活动,通过现场讲座和利用直通车上的投影仪、大屏幕、电视机等先进教学设备,生动直观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受训农民均掌握了1~3门农村实用技术。同时她组织学员积极参加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活动。利用农广校学员遍布全县乡村,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积极与县乡农业部门协作,组织学员参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学员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了周围3万多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在水稻优质品种和花生大垄双行技术推广上,农广校学员的带动,使全县水稻品种优质率达95%以上,花生大垄双行面积达60%以上,亩增收150~200元。近年来,通过农广校的培训,全县7500多新型农民成为村里的技术骨干,农业科技含量提高了5个百分点,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村干部、农民技术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科技素质。
拓展服务领域,勇挑社会重任
2004年农广校被批准为泰来县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一片新的广阔天地呼唤着温凤英,她果然不负众望,以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和服务农民为基点,坚持“引导性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单、定向开展”的原则,采取“请过来、走下去”和中心城镇集中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全面推进了农民工培训工作。
温凤英带领农广校教师先后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使农民掌握了外出务工的技能,增强了“要想富,出劳务”的思想意识。她多次到外地开展劳务对接,先后与大连景宏中介服务公司、北京保安公司、沈阳东响集团、辽宁文成木业公司等28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确立了农广校的外埠输出基地。在她的努力下,“阳光工程”又创造了新的辉煌,她也被称为“播种阳光的使者”。
泰来县农广校在温凤英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农业科技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阵地。农广校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风气良好,办学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农民的品牌学校。目前,全县农广校毕业学员中,有的成了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有的成了乡村的主要领导,有的成了种植大户、高产大王,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有用人才和中坚力量。超人的付出,骄人的成绩,展现了温风英对农业广播电视事业的责任感和情系“三农”的热情,正如她曾经说过的那样:服务“三农”是我的本分,这项工作没有止境。
黑龙江省农广校
泰来县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