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现在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主要有: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生物学习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生物学习 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成材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发现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许多专家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种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诺贝尔奖获得者叶芝说:“教育不是把一只桶装满,而是点燃一堆火焰。”但是从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视学生智力和知识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小学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是普通中学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对高尚品格的追求,非智力水平低下的表现比较普遍,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突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一
我通过两个实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个学生是高一的女生,她的智力一般,但学习成绩很差,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她自己也苦恼上课走神和听不懂,经过多次谈话也没什么起色。
2009年秋季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是她们班的带队老师。女生中她是单独活动的,我就和她结伴而行,一起说说笑笑玩了两天,就像姐妹一样,两个人都很愉快,根本没有谈学习。回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上我的课时眼睛发亮,紧紧盯着我和黑板,不再走神了,而是很用功地学习生物课了,期末成绩竟然第一次及格了,别的科目也有进步。她很开心,我也很欣慰。
另一个学生是高三的女生,她是重点班的学生,成绩还好。我从高二带她的,她在高一时每次考试都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回家逃避考试。经过老师们耐心疏导,到高二时她可以正常考试了。在生物选修班,她是成绩最好的,因此还比较自信。我发现她的异常是在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评讲试卷前,我说她要是答快一点,成绩就会比较理想了。没想到她很生气,一节课没动笔。我也有点生气,催了她两次,她还不动笔,并且趴在了桌上。下课后我叫她留下,她竟然愤而不理,拿起书走掉了。我也特别气愤,同时又很诧异,因为她平时是很乖巧的,这次到底怎么了?想来想去不放心,我没顾上吃饭,赶紧去她的本班教室看她,正看到她拿了凳子和一盒餐巾纸躲到一个没人的角落去了。我假装上厕所,悄悄走到她前面,看到她在哭。过了几分钟,我估计她发泄了一下了,就到角落里找她。她说了很多问题,很多苦恼,我一一为她解答。谈到后来,她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
经过这次谈话以后,她的心理状态一直很稳定,也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有想法能够主动沟通,学习成绩从班级后五名上到了前五名,有时还能考第一。最后高考生物得到A的等级。
以上两件事对我的震撼很大,引起了我的深思。
学习写诗的“工夫在诗外”,教师的教学是“工夫在教外”。我们除了要研究教材应该怎么教,研究学生应该怎么学,更要研究学生怎么想,有没有心思学,有没有决心学。我想,后一个问题若解决了,就是实现了:“学生不应该被看作容器去装满,而应该看作火炬去点燃!”
二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使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
2.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以及所学习的内容等方面。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3.巩固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而且要有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够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但如果娇气、任性、懒散等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就不能巩固学习积极性。
4.弥补作用
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就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他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无数事例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孩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筹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上述两例中,我们应该能感觉到两位同学被燃烧的火炬照亮的心灵,她们成绩的巨大进步其实只是冰山一脚,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从此可以自发引导她们的行为,养成习惯,最终可能导致性格和命运的改变。心灵的塑造就是这样一点点完成的,教师就真成为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生物学习 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成材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发现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许多专家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种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
诺贝尔奖获得者叶芝说:“教育不是把一只桶装满,而是点燃一堆火焰。”但是从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视学生智力和知识的发展,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小学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是普通中学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对高尚品格的追求,非智力水平低下的表现比较普遍,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突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一
我通过两个实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个学生是高一的女生,她的智力一般,但学习成绩很差,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她自己也苦恼上课走神和听不懂,经过多次谈话也没什么起色。
2009年秋季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是她们班的带队老师。女生中她是单独活动的,我就和她结伴而行,一起说说笑笑玩了两天,就像姐妹一样,两个人都很愉快,根本没有谈学习。回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上我的课时眼睛发亮,紧紧盯着我和黑板,不再走神了,而是很用功地学习生物课了,期末成绩竟然第一次及格了,别的科目也有进步。她很开心,我也很欣慰。
另一个学生是高三的女生,她是重点班的学生,成绩还好。我从高二带她的,她在高一时每次考试都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回家逃避考试。经过老师们耐心疏导,到高二时她可以正常考试了。在生物选修班,她是成绩最好的,因此还比较自信。我发现她的异常是在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后。评讲试卷前,我说她要是答快一点,成绩就会比较理想了。没想到她很生气,一节课没动笔。我也有点生气,催了她两次,她还不动笔,并且趴在了桌上。下课后我叫她留下,她竟然愤而不理,拿起书走掉了。我也特别气愤,同时又很诧异,因为她平时是很乖巧的,这次到底怎么了?想来想去不放心,我没顾上吃饭,赶紧去她的本班教室看她,正看到她拿了凳子和一盒餐巾纸躲到一个没人的角落去了。我假装上厕所,悄悄走到她前面,看到她在哭。过了几分钟,我估计她发泄了一下了,就到角落里找她。她说了很多问题,很多苦恼,我一一为她解答。谈到后来,她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
经过这次谈话以后,她的心理状态一直很稳定,也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有想法能够主动沟通,学习成绩从班级后五名上到了前五名,有时还能考第一。最后高考生物得到A的等级。
以上两件事对我的震撼很大,引起了我的深思。
学习写诗的“工夫在诗外”,教师的教学是“工夫在教外”。我们除了要研究教材应该怎么教,研究学生应该怎么学,更要研究学生怎么想,有没有心思学,有没有决心学。我想,后一个问题若解决了,就是实现了:“学生不应该被看作容器去装满,而应该看作火炬去点燃!”
二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使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
2.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以及所学习的内容等方面。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3.巩固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而且要有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够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但如果娇气、任性、懒散等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就不能巩固学习积极性。
4.弥补作用
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就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他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无数事例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孩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筹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上述两例中,我们应该能感觉到两位同学被燃烧的火炬照亮的心灵,她们成绩的巨大进步其实只是冰山一脚,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从此可以自发引导她们的行为,养成习惯,最终可能导致性格和命运的改变。心灵的塑造就是这样一点点完成的,教师就真成为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