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旷野(组诗)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只是
  万里铁道线上
  一个普通的节点
  这只是
  漫长时光之中
  一次偶然的闪念
  它是那么短暂
  短到还没有被人看见
  短到还没能从脑海中升起
  就已倏忽间
  成为过去
  而它又是那么熟悉
  不断出现在我的梦魂之中
  就像生命中
  一段刻骨铭心
  无法挥散的记忆
  或者沉淀在
  时光最幽深处
  一个完美的标本
  白茫茫的大雪啊
  笼罩四野,映衬着
  一个没有边界的梦
  笔直的铁道线
  坚定执着向前
  仿佛看不到终点
  五个铁路工人
  就是这世界上
  唯一生动的场景
  一个最小的作业单元
  镶嵌在铁道线上的剪影
  满溢着力与美的交响
  这忘我劳作的瞬间
  定格的多么经典
  过滤掉了一切芜杂和枝节
  他们没有了任何顾忌
  不用考虑什么时候下班
  也不用担心开来的列车
  在这一刻
  在天地之间
  仿佛只剩下他们
  全部的心念
  都集中在了
  寻找和消灭——
  那些埋藏在厚厚积雪下
  隐匿在冻结的道砟中
  看不见的隐疾和痈疽
  他们在全力消除
  列车每一次细小颠簸
  每一个不经意的摇摆
  让每一块
  掉队的道砟
  重新回到枕木之下
  让每一根
  松懈的螺栓
  重新找回初心
  他们只想着
  让两根锃亮的钢轨
  笔直而又平顺
  如同一座发射架
  让高速运行的列车
  飞速向前
  220万铁路大军中
  这是一个最普通
  最平凡的作业组
  他们像宝石一样
  镶嵌在万里铁道线上
  没有姓名,毫不起眼
  车厢里惬意的旅客
  甚至来不及看清楚
  他们的身影,就一闪而过
  我朴实的工友兄弟啊
  你就是游走在铁道线上
  一个最闪亮高亢的音节
  我可爱的工友兄弟啊
  你就是奔跑的列车
  最坚强可靠的守护神
  你默默劳作的背影
  已深深烙印在岁月里
  那些洁白的诗行当中
  姿 态
  你必须伏下身子
  必须尽可能低
  才能接近理想的高度
  像是在专注倾听
  大地的耳语
  这个谦卑的姿势
  注定能让你看到
  更多真相
  远处传来无形的波纹
  那细小微妙的震动
  你必须伏下身子
  必须尽可能低
  才能高高拱起瘦弱的脊梁
  像埋头耕作的老黄牛
  用力绷紧缰绳
  你的脸深深埋在
  比车轮更低的位置
  比钢轨和扣件
  更低的地方,仿佛
  就是在努力牵引
  是啊,你必须伏下身子
  把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都融入坚硬的钢轨之中
  在一颗颗冰冷冻结的道砟里
  在黝黑的地层之中修炼
  在足够低的地方
  才能看清埋伏在道路上的
  無数崎岖和坎坷
  才能在螺栓、扣件、轨枕
  坚定不移的队列中
  找到自己独有的光泽
  在岔路口
  核对了又核对
  测量了又测量
  在铁路道岔的咽喉位置
  必须一毫米都不差
  才能够放心
  让所有通路正常放行
  清扫了又清扫
  擦拭了又擦拭
  在大雪纷飞的关键时刻
  必须没有丝毫阻碍
  才能够保证
  所有的旅程顺利美满
  迎 宾
  列车远远开过来
  仿佛一个遥远的记忆
  那熙熙攘攘的人流
  嘈杂的寒暄、家常话
  混杂着各种方言
  温暖着严冬里
  漫长的旅程
  车厢里也有我的亲人啊
  有我们跑通勤的同事
  他们的旅程里
  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和故事
  也有劳累、疲倦和温馨
  而他们的旅程之外
  是我们矢志不移
  全力守护的那方天空
  列车还没有开过来
  我们还有时间,再检查检查
  铁道线上是否还有遗漏的工具
  谁的工具还没放好
  还有谁没有站到队列里
  把自己放在
  安全绳的后面
  所有看似不起眼的事情
  都事关安全
  所有不经意的疏忽
  都是隐患
  任何的麻痹和马虎   都是对列车上
  我们的亲人和同事
  不负责任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我们需要耐心
  让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让光阴就像流水一样
  从我们身上漫过
  让纷纷扬扬的雪花
  将我们定格在这个时刻
  成为时光相册里
  最美的迎宾队列
  队 列
  这是所有队列中
  最豪迈的一个吧
  内燃捣固镐齐声轰响,气势如虹
  一排执机手整齐划一
  特殊合金的镐头
  不停向道床下深入
  把枕木下的空隙
  渐渐填满
  讓道砟与道砟
  排列得更紧密
  这初雪中的喧嚣声
  在铁路上空久久回旋
  他们俯身劳作
  汗水与雪水交织
  我看不到他们的脸庞
  只看到无数默默无闻的坚守
  只看到无数
  高低、水平、三角坑
  在他们的队列中
  一个个消散、瓦解
  凝 聚
  1000米长60吨重的钢轨
  就像一个沉重的悬念
  而在铁路工人手中
  它却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有着柔美的线条
  任凭切割、拼接、拨弄
  将钢铁从岩石之中唤醒
  这是我们的使命
  让它顺从我们的意志
  乖乖躺在道床枕木之上
  在螺栓与弹条之间
  舒展成一条平坦大道
  将道路从大地之上唤醒
  这是我们的最高使命
  世界最高的速度
  需要世界最高凝聚力
  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就是这一根根钢铁撬棍
  作者简介:张振军,男,1969年生,现供职于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工务段。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局集团公司文联文学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人民铁道》报、《西安晚报》《旅游商报》《西安铁道报》等报刊。
其他文献
一  五月的家乡还是很冷,西海固的风依然刚劲,看了看送别的亲人不远处的家,看了看仍然光秃秃的六盘山、土黄的大地,我转身走进了队伍。  火車站依旧伫立在巍峨的东岳山下,任劳任怨地将出行人输送到想去的地方。平坦的草坪,曲折的栏杆,排队的人群,忙碌的检票员,在冷风中并肩聆听阳光的呼唤。高大的一排翠柳,枝叶垂倒地面上,轻轻摇曳,让人一下子想起第一次在这里的情景。  火车站建成了!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整座小
起风了,回屋吧  我并未躲起来,只是被春天突然  长出来的枝叶给遮住了。你也别找了  山回路转的,只要活着就能在人群中  相遇。至于信物,它是一种承诺也是  一种背叛,轻易不要拿出来示人  起风了,回屋吧  免得内心的山水缠住流云不放  侧身而过  人太多,道路拥挤,美好的关口  我只能侧身而过。季节在我的眼里  渐渐模糊,即便坐在故乡的山水间  也不敢说出内心的草木。每一条河  似乎都在他人的领
得知小姨再婚的消息,我大哭了一场。如同当初得知小姨父去世时一样——五味杂陈。  小姨是母亲最小的妹妹,比母亲小12岁,比我年长16岁。  在小姨6岁时,我的姥姥姥爷便去世了,留下作为长姐的母亲及未成年的二姨、舅舅及小姨。姐弟四人在叔叔伯伯们的接济下相继长大。  孩提时代的我,最盼望的便是小姨的到来。每次小姨来,总会给我带来各式各样的玩具——五颜六色的小沙包、会叫的瓷老虎、小小的口哨,等等,这些都是
十月的站台,我已备好了行囊  十月的站台,我已备好了行囊  掏出的车票,再次装进了口袋  妈妈,我是爱着你的  去意已决,我背起行囊  只为了那个遥远的梦想  站台喧嚣,如同拥挤的人间  布满了多少情感的交集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妈妈  天忽然变冷,明晃晃的阳光  空有一副菩萨的心肠  风尘仆仆啊妈妈,下一站  很远,我停泊的地方将更远  眨眼之间,鼎沸的站台  真的就如此寂静,妈妈  一张车票,
那是一趟开往秦岭深处的慢火车,从陕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宝鸡始发,途径陕西、甘肃最终到达四川省的广元市,全程350千米,运行时间约为12小时。  这是一趟七点三十分始发的火车,是一趟运行速度很慢很慢的火车,平均时速也只有30千米,似乎是一趟来自过去的火车。于不觉间,恰恰迎合了诗人木心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这句诗。  从天色微亮到落日西斜,翻越苍茫秦岭,路过漫山花开,听耳畔鸟语呢喃,在这
夜 雨  那夜,我正在酣睡,便被娘从床上揪了起来。我看到无数条闪电将窗外的夜空撕破,像电影里战争打响前发射的信号弹,将漆黑的世界照得雪亮。屋子里没有点灯,我一个轱辘翻身爬起,看到了爹黑黢黢的身影和他脚下满地亮晶晶的东西,那是一张正准备折叠起来的新塑料布。有什么东西推着门扇,发出“啪啪”的响声,像是人在紧张地拍打着门环。树一次次倒伏下去,长时间发出尖利的啸叫。羊在圈里打着转儿叫唤,它们不安地用四蹄踢
作家张风奇新近出版的记述京张高铁的报告文学集《百年圆梦路》,是一部乐读、耐读的好书。有人说,伟大的工程,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学作品。《百年圆梦路》就是这样的精品力作。  十几年来,中国高铁成为脍炙人口的时尚热词。人们喜爱高铁,乐享高铁,咏赞高铁,中国高铁成为闪亮世界的“中国名片”。众所周知,京张高铁是我国第一条智能高铁,反映着迄今为止我国和世界高铁建设的最高水平,而与之并行的老京张铁路,是百余年前
缩短平均住院日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管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实现病人和医院利益双赢。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铃声把小张从学习笔记里拽了出来,他伸长了脖子,正好看到老郝快步迈进值班室接起了电话。  作为一名老内勤,老郝是所里有名的“书法家”,字写得又快又漂亮,小张抄三天的笔记,老郝一下午就能写完,而且写得又工整又漂亮。小张低下头准备继续和笔记做斗争,却发现笔记本上这些神似爬虫的字像是活了起来,乌泱泱的攒动,让人头皮发麻。  “唉,真该好好练练字。”小张用大拇指使劲按了按太阳穴,全然
20英尺箱、40英尺箱、35吨敞顶箱……奔跑着、奔跑着,一趟趟,一列列,勾勒别样的风景,奏响华彩的乐章。  一  说古诗,我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倾倒;说历史,我为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而骄傲;说地理,我又不禁对皖北大地心生情愫。  在一个四月的早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蚌埠南货场内车辆编解成列、吊车马达欢唱,铁路职工像小蜜蜂般忙碌着。一列开往德国的“蚌(埠)—西(安)—欧(洲)”国际集装箱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