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后生活质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年的随访,随访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7±5.8)h、(1.5±1.4)d、(4.3±1.7)d、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2±6.1)h、(4.1±3.1)d、(10.1±1.8)d、9.2%(t=8.357,7.54,9.63;χ2=11.23,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9.56%,对照组为7.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χ2=9.41,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QOL评分为(75±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9)分(χ2=7.896,P<0.05);小于45岁的患者、产次和孕次均小于2次的患者、病程不超过一年、肿瘤直径小于6cm、月经量少的患者术后QOL评分均显著提高。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手术方式、年龄、病程、孕次、产次、肿瘤直径和月经量均可以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开腹手术;生活质量
  0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76-02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增生引起的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发病率为20%-30%,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趨势。在发病的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重的患者常常会有压迫症状、月经紊乱和下腹疼痛等临床表现,甚至会干扰患者正常的生育功能,对女性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变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8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5.4±4.8)岁;肿瘤直径4-8cm;单发肿瘤15例,多发肿瘤23例;孕次0-5次,产次0-3次;对照组患者38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6.1±5.2)岁;肿瘤直径5-8cm;单发肿瘤17例,多发肿瘤21例;孕次0-4次,产次0-3次;所有患者均为浆膜下以及肌壁间肌瘤,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史。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一般情况、孕次、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使其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和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持腹部皮肤清洁完整,术前禁食水,清洁灌肠。常规尿检、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1.2.2手术过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术中严密心电、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监护,同时作好抢救和复苏准备工作。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头低低臀高的膀胱截石仰卧位,脐下缘穿刺,在1.73Kpa左右,二氧化碳气体3L,气体缓慢进入腹腔建立人工气腹,套管针穿刺放入内窥镜。置镜后可清晰看到腹膜以及腹膜下有无粘连和腹腔内脏器损伤,选择左右下腹分别戳孔穿刺(0.5cm-1.1cm)作为操作点,完成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常规皮肤消毒,充分显露手术视野,按解剖层次正常分离组织、止血、结扎、打结、缝合等传统手术方式进行。
  1.3观察指标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活质量(QOL)评分。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比较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年的随访,随访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7±5.8)h、(1.5±1.4)d、(4.3±1.7)d、100%、1.8%,对照组分别为(30.2±6.1)h、(4.1±3.1)d、(10.1±1.8)d、93%、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7,7.54,9.63;χ2=9.41,11.23,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9.56%,对照组为7.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05)。
  2.2影响因素分析观察组生活质量QOL评分为(75±8.6),对照组QOL评分为(56±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5);小于45岁的患者、产次和孕次均小于2次的患者、病程不超过一年、肿瘤直径小于6cm、月经量少的患者术后QOL评分均显著提高。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分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和肌壁间子宫肌瘤以及黏膜下子宫肌瘤,由于其位置及大小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也各种各样,常见症状有子宫的异常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症状、疼痛等,严重者可使患者丧失生育功能,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尚未明确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根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手术方式有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以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开腹子宫切除术是传统、经典、技术成熟的一种手术。但是其手术创伤大,适用于那些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可保持盆底结构完整,可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但保留的宫颈日后存在病变甚至恶变的可能性;肌瘤剔除术适用于那些保留子宫,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但存在着妊娠以及分娩时子宫破裂的危险。多发子宫肌瘤有遗留小肌瘤从而导致复发的可能。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手术方式、年龄、病程、孕次、产次、肿瘤直径和月经量均可以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江,张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比较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54-5855.
  [2]雷伟.175例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与术式选择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24-25.
  [3]沈健,黄磊,田训,李双,张庆华.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41-1244.
  [4]高霞,张毅,岳艳,范丽.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5):593-595.
  [5]刘艳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1,32(4):681-682.
  [6]孟海燕,何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11):1663-166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及剖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8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进行剖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如卵巢功能状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术中出血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均未有任何一例出现脏器损伤、大出血、气肿及感染等现象。但是观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后预防癫痫的临床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儿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实验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联合苯妥英钠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5例(12.5%)及对照组19例(47.5%)有早期癫痫发作(伤后一周内);晚期癫痈发作实验组组5例(12.5%),对照组21例(52.5%)。两组间统计学差
【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手术后为患者进行X射线拍片检查,了解患者创口复合状况,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骨折的愈合效果。结果手术后6至24个月医院进行追踪观察,100例患者骨折治疗全部愈合,均在3至11个月愈合完毕。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粉碎性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了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评估可吸收医用膜应用在预防妇科术后产生盆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149例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将可吸收医用膜放置在术中需要预防粘连的部位,对照组不需要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对比研究术后两组病例的盆腔B超、妇科及宫内宫外妊娠率等情况。结果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后,术后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組产生盆腔积液的几率低(P<0.05),妇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吉西他滨配合顺铂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对蒽环、紫衫类化疗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选取5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且所有患者均为对蒽环类和紫衫类药物有耐药性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至采用蒽环类和紫衫类传统药物联合顺铂进行化疗的对照组和采用吉西他滨配合顺铂进行化疗的治疗组。对比观察两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与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法联合肿瘤间质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接受肝癌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25名患者接受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肿瘤间质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蛋白水平(SIL-2R)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单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对42例反复输血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单采血小板输注。共输注193例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各病例血小板计数均小于20×109/L,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193例中有144例输注单采血小板明显有效,占74.6%。输注次数对输注有效率有显著影响,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