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效教学,导学案合理运用是关键,作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的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编制 运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让学生主动地、充满个性地发展,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上有所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呢?合理运用“案导学”的教学策略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我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谈谈看法。
一、科学分工,构建机制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上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分好工,习惯成自然,这样后面的政治课就会非常顺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只需稍加提醒即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八组,每组均设一名大组长,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组均设有政治组长,负责收默写本,记录组内的得分情况。为了使分工更合理,在一定周期后,轮流调换组员的任务。
“有奖励才会有落实”这句话告诉我们奖励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中学思想政治课非常注重对课本的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所以在加分的设置方面还是较灵活的。如:在默写中可以加分,在抽背时可以加分,在对一个问题有自己创意并言之有理的时候可以加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创新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合理运用
(一)精心设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一节课的导航仪。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案。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反思案”三个环节。
1.预习案。主要是课前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个“把手”,通过对预习学案的学习,对本节课形成一个粗略的框架,初步了解一些知识。预习学案的设计一般有以下形式:填空题,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填充,加深印象;简答题,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设问,答案最好书上能够直接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案。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国家具有阶级性,中学思想政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部分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讨论时间的安排等问题。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能机械地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必须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个人难以完成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老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学法指导,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点石成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否值得讨论,这些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就会流于形式。
3.反思案。该学案的设计是一节课的总结,切忌虎头蛇尾,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成效,必须及时检验教学效果。达标反馈学案的设计有以下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等,难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
(二)合理运用
1.课前预习精心指导。每节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预习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有“把手”,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上课后必须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抽查,也可以小组互查等。
2.课堂探究学会倾听。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导学案设计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解决问题。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通过给小组加减分,让学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课堂巩固及时落实。每一节新课的导学案,教师都应当安排课堂训练,及时巩固当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合理控制讨论时间,巩固练习必须有时间保证。教师在学生做完后要及时评讲。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好好把握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导学案才能切实发挥功效,课堂才能真正高效。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编制 运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让学生主动地、充满个性地发展,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上有所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呢?合理运用“案导学”的教学策略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我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谈谈看法。
一、科学分工,构建机制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上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分好工,习惯成自然,这样后面的政治课就会非常顺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只需稍加提醒即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八组,每组均设一名大组长,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组均设有政治组长,负责收默写本,记录组内的得分情况。为了使分工更合理,在一定周期后,轮流调换组员的任务。
“有奖励才会有落实”这句话告诉我们奖励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中学思想政治课非常注重对课本的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所以在加分的设置方面还是较灵活的。如:在默写中可以加分,在抽背时可以加分,在对一个问题有自己创意并言之有理的时候可以加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创新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合理运用
(一)精心设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一节课的导航仪。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案。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反思案”三个环节。
1.预习案。主要是课前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个“把手”,通过对预习学案的学习,对本节课形成一个粗略的框架,初步了解一些知识。预习学案的设计一般有以下形式:填空题,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填充,加深印象;简答题,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设问,答案最好书上能够直接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案。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国家具有阶级性,中学思想政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部分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讨论时间的安排等问题。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能机械地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必须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个人难以完成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老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学法指导,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点石成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否值得讨论,这些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就会流于形式。
3.反思案。该学案的设计是一节课的总结,切忌虎头蛇尾,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成效,必须及时检验教学效果。达标反馈学案的设计有以下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等,难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
(二)合理运用
1.课前预习精心指导。每节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预习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有“把手”,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上课后必须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抽查,也可以小组互查等。
2.课堂探究学会倾听。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导学案设计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解决问题。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通过给小组加减分,让学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课堂巩固及时落实。每一节新课的导学案,教师都应当安排课堂训练,及时巩固当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合理控制讨论时间,巩固练习必须有时间保证。教师在学生做完后要及时评讲。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好好把握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导学案才能切实发挥功效,课堂才能真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