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出新品,合理运用显成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1990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效教学,导学案合理运用是关键,作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的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编制 运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让学生主动地、充满个性地发展,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上有所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呢?合理运用“案导学”的教学策略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我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谈谈看法。
  一、科学分工,构建机制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么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上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分好工,习惯成自然,这样后面的政治课就会非常顺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只需稍加提醒即可。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八组,每组均设一名大组长,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组均设有政治组长,负责收默写本,记录组内的得分情况。为了使分工更合理,在一定周期后,轮流调换组员的任务。
  “有奖励才会有落实”这句话告诉我们奖励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中学思想政治课非常注重对课本的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所以在加分的设置方面还是较灵活的。如:在默写中可以加分,在抽背时可以加分,在对一个问题有自己创意并言之有理的时候可以加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创新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合理运用
  (一)精心设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一节课的导航仪。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案。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反思案”三个环节。
  1.预习案。主要是课前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个“把手”,通过对预习学案的学习,对本节课形成一个粗略的框架,初步了解一些知识。预习学案的设计一般有以下形式:填空题,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填充,加深印象;简答题,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设问,答案最好书上能够直接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案。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国家具有阶级性,中学思想政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部分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讨论时间的安排等问题。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能机械地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必须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个人难以完成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老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学法指导,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点石成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否值得讨论,这些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就会流于形式。
  3.反思案。该学案的设计是一节课的总结,切忌虎头蛇尾,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成效,必须及时检验教学效果。达标反馈学案的设计有以下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等,难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
  (二)合理运用
  1.课前预习精心指导。每节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预习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有“把手”,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上课后必须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抽查,也可以小组互查等。
  2.课堂探究学会倾听。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导学案设计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解决问题。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通过给小组加减分,让学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课堂巩固及时落实。每一节新课的导学案,教师都应当安排课堂训练,及时巩固当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合理控制讨论时间,巩固练习必须有时间保证。教师在学生做完后要及时评讲。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好好把握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导学案才能切实发挥功效,课堂才能真正高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上世纪末高校通识教育思想引入我国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通识教育探索。但是通识教育不仅仅是课程的开设,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相应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要培养学生通达识事理的自觉。作为通识课程,《中国文化史》的教学更应在传授学生文化史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研究文化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把握中国文化发展
由张冠英、吴永发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第一册(2001年8月版)和由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2002年7月版),均选了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都江堰》一文。  《都江堰》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
摘 要: 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本文主要从师资情况、学生自身问题及教材的选择方面,分析了双语教学时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对策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这是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以文件的方式在全国推行双语教学模式。
一、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教师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有各种教学任务要完成,语文教师普遍觉得教学进度紧,为了赶进度,某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十分急躁,根本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感悟这一块的教学就如蜻蜓点水,不少教师都将宝贵的时间留给教参中提到的“知识点”,留给自认为很有可能考到的“重点”。因此,课堂上就出现老师忙分析、讲解,学生忙记考试“要点”,这是一种
摘 要: 作者通过对两位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模式生成过程的质性研究发现:工作态度、生成动机和教学信念共同影响着教师校本教学模式的创生。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模式创生 工作态度 生成动机 教学信念    F中学为实现学校优质轻负的教育理想,鼓励教师大胆改革、自主创新,优化课堂教学。从2011年1月正式开始,该校教师在M校长的引领下,以横向竞争、纵向合作、主动愉悦教学
摘 要: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是高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之一,而良好的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石。本文从分析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入手,通过四个方面的对比研究,进而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语用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生 英语教学 培养语感    一、引言  英语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点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
摘 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带来了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的重大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教学已经产生并将持续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现代化教学 教育改革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
摘 要: 曾为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赢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作《马人》被称为是其《兔子,快跑》的对照篇,它将神话与现实完美融合,低调而深沉地道出了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也彰显出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本文分别从小说中主人公及其所对照的神话形象着手,理出两者的共同或相似经历,探讨了两者遇到苦难时的态度及抉择,从而分析出小说的情感主题。  关键词: 小说《马人》客戎 考德维尔 奉献
一、阅读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初中英语》,各单元话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文除了包含大量的语言信息外,还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整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都要建筑在对阅读课文本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  二、阅读课教学的常用方法及步骤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话题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导入相关
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有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作表达的热情。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效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目前不少学生怕作文,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事”,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真正热爱写作文。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经过二十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学习别人的良好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应从如